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安徽歙縣有哪些歷史

欄目: 城市文化 / 發佈於: / 人氣:2.32W

是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爲歙縣,先後被授予“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徽劇之鄉”、“中國徽文化之鄉”、“中國牌坊之鄉”等榮譽稱號。歙縣有哪些歷史呢?

安徽歙縣有哪些歷史

據歙縣下馮塘、新洲等地出土石器證實,舊石器時代,歙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公元前21世紀以後,西周以前,據《禹貢》天下分九州,屬揚州,爲“蠻夷”所屬之地。

春秋時期屬吳國,戰國初屬越國,後屬楚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將全國分爲三十六郡。

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吳取黟、歙,分歙東鄉地置始新縣(今淳安),分歙南鄉地置新定(今遂安)縣,分歙西鄉地置休陽縣(今休寧縣)縣、黎陽縣(今屯溪)。

樑大同元年(535年),分歙北華陽鎮地置良安縣。隋開皇九年(589年),本縣併入海寧縣;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復置,以相湖嶺與海寧分界。

唐武德四年(621年),罷良安縣,其地仍屬歙;永徽五年(654年),邑人蔣寶起兵響應睦州清溪陳碩真農民起義,事平後,分歙東竦口地置址(音蕩)野縣。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分置,歙縣屬江南東道。

乾元元年(758年),拆江南東道爲浙江西道與浙江東道,歙縣屬浙江西道。

大曆元年(766年),分歙西、休東八鄉地置歸德縣,並分歙縣華陽鎮地置績溪縣。

大曆五年(770年),廢址野縣,其地復屬歙縣,並廢歸德縣,其地歸屬休寧。

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爲路,歙縣劃屬江南東路。

歙縣宋亡元,置江浙行省,歙縣屬江浙行省。

洪武初年(1368年),建都應天府,歙縣劃屬直隸,永樂初年(1403年),移都北京,直隸改稱南直隸,簡稱南直。

清順治二年(1645年),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建江南省,歙縣屬之。

康熙六年(1667年),拆江南省爲江蘇省與安徽省,歙縣屬安徽省。此後直至清末,境域與隸屬關係基本穩定。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留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6月,屬蕪湖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廢道,直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屬安徽第十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屬皖南行署;同年8月,屬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區;抗戰勝利後,皖南行署撤銷,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歙縣璜尖鄉劃屬休寧縣。

1952年8月,屯溪市草市村劃屬本縣;本縣上源、茶源鄉劃屬績溪縣,黃口村劃屬屯溪市,旃田、呈田劃屬休寧縣。

1955年12月,坦頭、大源兩鄉劃屬績溪縣。

1956年元月,本縣溪頭鄉的溪東、洪塘、汪村,竦口鄉的江村環村劃屬績溪縣;同年4月,本縣金坑鄉劃屬績溪縣;11月,休寧縣白際鄉的結竹營劃屬本縣,本縣旃田鄉的湖駕劃屬休寧。

1961年4月,屬徽州專區。1964年3月,休寧縣柿樹嶺生產隊劃屬本縣。

1973年3月,歙縣草市大隊劃屬屯溪屯光公社。1974年以來,歙縣屬徽州地區。

1984年1月,歙縣黃山鄉(含部分黃山風景區,面積約70餘平方千米)劃屬縣級黃山市(原太平縣)。

1987年,歙縣屬黃山市。

1988年1月,歙縣篁墩鄉劃歸屯溪區;並劃出歙縣洽舍區所屬富溪、楊村、洽舍所,巖寺區所屬巖寺鎮、羅田、呈坎、潛口鄉和鄭村鄉瑤村,成立黃山市徽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