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世界之窗 > 熱點

各大專家解讀三季度GDP增速 預計四季度GDP增長爲5.7%左右

欄目: 熱點 / 發佈於: / 人氣:2.49W

迄今爲止,GDP都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經濟實力、國家發展程度的最重要指標,是國家制定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指標,也是進行國際比較的最重要的數據。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前三季GDP的增速情況,對此很多專家也對數據進行了解讀,一起來看看。

各大專家解讀三季度GDP增速

各大專家解讀三季度GDP增速 預計四季度GDP增長爲5.7%左右

國家統計局10月1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初步覈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13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三季度增長4.9%。

三季度GDP增長4.9%,超出市場預期。數據發佈之前,參與第一財經首席調研的經濟學家對三季度經濟增速的預測均值爲4.47%。他們認爲,近期經濟溫和修復,但受基數原因影響,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將低於第二季度,今年整體經濟增速將高於5%的發展目標,對2023年度GDP同比增速給出的預測均值爲5.04%。

下半年以來,我國加強逆週期調節,出臺實施了一批針對性強的政策舉措,企業生產經營改善,經濟保持恢復向好態勢。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指出,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在政策利好頻出、市場主體內生動力增強、供需兩端回暖共進等積極因素支援下,諸多主要經濟指標均全線回升、穩步改善、高於市場預期,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國民經濟恢復向好基礎更爲鞏固、態勢更爲明顯、動能更爲充沛。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三季度經濟呈“低開高走”態勢,7月受極端天氣等不利因素影響,多項宏觀數據不及預期;降準降息、支援民營經濟發展、房地產調控等宏觀逆週期政策持續發力,推動8月各項宏觀數據邊際回穩;從9月高頻指標看,經濟回暖的積極因素正在增多。

從生產端來看,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增速與上月持平,比7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36%。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稱,穩增長政策繼續發力提供支撐,儘管工業企業盈利增速壓力較大,但工業需求逐漸復甦,整體開工率仍保持合理適度水平,工業經濟整體處在復甦階段。

中信證券宏觀團隊表示,製造業PMI回升表明製造業企業生產活動明顯加快,高頻數據也顯示工業企業開工率和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指標多數表現較好,例如9月前28天汽車半鋼胎、全鋼胎開工率均值分別爲72.1%、63.2%,高於去年同期10.9個、7.2個百分點;9月整車貨運流量指數同比增加3.5%。

從需求端來看,消費加快復甦。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107億元,同比增長6.8%。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比上月加快0.9個百分點,增速連續2個月加快;環比增長0.02%。前三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8.9%。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伴隨着穩增長、擴內需政策落地,居民就業以及收入穩步修復,對消費構成重要支撐,社零復甦下半段或已開啓。餐飲收入方面,中秋節和國慶假期相連,長假帶動居民旅遊出行,提振服務消費。商品零售方面,後地產週期商品、石油及製品等分項或對商品消費形成額外支撐。

各大專家解讀三季度GDP增速 預計四季度GDP增長爲5.7%左右 第2張

汽車是消費的大頭,約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十分之一。9月份汽車銷量超預期,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9月份中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85萬輛和285.8萬輛,環比均增長10.7%,同比分別增長6.6%和9.5%,產銷量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金九銀十”爲傳統車市旺季,各地新一輪地方補貼與廠商三季度末衝量共同發力,使得9月份車市熱度很高。預計四季度汽車銷量也能實現較好增長。

投資方面,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75035億元,同比增長3.1%;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同比增長6.0%。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2%,製造業投資增長6.2%,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1%。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9月房地產行業繼續保持相對疲軟,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專項債發行加速在短期內爲基建投資提供支援;政府對高科技製造業和食品安全相關行業的產業政策,帶動製造業投資的增長。

預計四季度GDP增長爲5.7%左右

展望四季度,中國銀行研究院發佈的《2023年四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顯示,預計四季度GDP增長爲5.7%左右。中國經濟穩增長、調結構和促改革的任務依然艱鉅,未來需要更好地在發展中解決問題、應對挑戰,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

報告稱,一方面,有效引導和管理市場預期,在政策調整、實施等過程中加強與市場溝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穩定市場主體信心和預期,做好重點領域風險化解工作。另一方面,發揮好國內超大規模市場作用,持續擴大有效需求,激發社會資本活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