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入梅出梅的定義是什麼 入梅和出梅是什麼意思

欄目: 天氣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1.07W

導語:每年進入6月之後,我國一些地區會陸續迎來梅雨季,通常梅雨季持續一個月左右,所以一般會在7月中旬左右出梅,但具體時間還是根據當年天氣情況來定。話又說回來,你知道入梅出梅的定義是什麼?入梅和出梅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帶您來了解。

入梅出梅的定義是什麼 入梅和出梅是什麼意思

入梅出梅的定義是什麼 入梅和出梅是什麼意思

入梅與出梅

按照環流條件與區域性降水相結合的原則,凡在5月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時段內,在北緯29-33°範圍內,經常有地面峯系活動,且連續兩週內有6天雨日,同時參考長江下游兩岸,各站候平均氣溫基本上穩定在22°C或以上的起始日,作爲入梅日。也有以初夏季節中雨日、雨量、雲量等氣候要素的時間曲線上出現突增(即轉折點)之候(日)定爲平均入梅候(日)的。

我國傳統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確定是根據節氣結合干支來推算的。按照曆法規定,芒種後逢第一個丙日爲入梅,小暑後逢第一個未日爲出梅。如果芒種當天的天干爲丙,則將該日定爲入梅,小暑當日地支爲未,則將該日定爲出梅。

我國古代對入梅曾有幾種規定,《瑣碎錄》“(閩人)立夏後逢庚日入梅。”《神樞經》:“芒種後逢丙日入梅。”《江南志書》:“五月芒種後遇壬入梅。”《田家五行》:“芒種後雨爲黃梅雨”,則以芒種爲入梅。上述入梅是日不同原因有二:一是地區差別;二是多年平入梅日期往往有所變化而致。採用《神樞經》的說法,在天氣分析預報中,則往往指天氣形勢轉爲梅雨形勢的日子。

例子:

2006年6月6日芒種,丙寅日,則芒種當日入梅;小暑後7月17日逢未,因而2006年的出梅日期爲7月17日。黃梅天共42天。具體心算法如下。

入梅丙日公式:D=(7-Y)Mod10,這裏的Y=(5(單數年)+[年份後2位/4])Mod10。2006年的Y=0+[6/4]=1、D=7-1=6,所以入梅爲6月6日。出梅未日公式:D=12-Y,這一年的Y=(6×5+[6/4])Mod12=7(詳見出梅詞條)、D=12-7=5,因爲7月5日在小暑之前,所以出梅=5+12=17日。

影響梅雨天的因素

入梅出梅的定義是什麼 入梅和出梅是什麼意思 第2張

梅雨季

西太平洋副高:

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動位置有多年變化。據分析,1880—1890 年間,副高中心偏向平均位置的東南; 1890—1920 年偏向西北; 1920—1930年又偏向東南。這種中心位置的變動必然會引起東亞甚至全球性氣候振動。西太平洋副高的季節性活動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從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動,強度增大;自夏至冬則向南偏東移動,強度減弱。

平均而言,每年 2—5 月,主要雨帶位於華南;6 月份雨帶位於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帶進入梅雨期;7月中旬雨帶移到黃河流域,而江淮流域處於高壓控制下,進入伏旱期,天氣酷熱、少雨,如果副高強大;控制時間長久,將造成嚴重乾旱。副高南側爲東風帶,常有東風波、熱帶風暴甚至颱風活動,產生大量降水,因此7 月中旬後,華南又出現一次雨期。從 7 月下旬到 8 月初,主要雨帶移至華北、東北地帶。從 9 月上旬起副高脊線開始南撤,降水帶也隨之南移。

西太平洋副高是對我國夏季天氣影響最大的一個天氣系統。在它控制下將產生乾旱、炎熱、無風天氣。它還透過與周圍天氣系統相互作用形成其它類型天氣。因而,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強度的變化對我國(主要是東部)的雨季、旱澇以及颱風路徑等產生重大影響。西太平洋副高是向我國輸送水汽的重要天氣系統。我國夏季降水的水汽來源,雖然主要是依靠西南氣流從孟加拉灣、印度洋輸送來,但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和強度關係着東南季風從太平洋向大陸輸送水汽的路徑和數量,而且還影響着西南氣流輸送水汽的狀況。同時,西太平洋副高北側是北上暖溼氣流與中緯度南下冷氣流相交綏的地帶,氣旋和鋒面系統活動頻繁,常常形成大範圍陰雨和暴雨天氣,成爲我國東部地區的重要降水帶。

東亞高空急流:

東亞高空急流對江淮入梅早晚有一定的短期預測指示意義 當東亞高空急流偏北時,江淮入梅偏早;反之,當東亞高空急流偏南時,江淮入梅偏晚東亞高空急流偏北年,西北太平洋海區異常冷,亞歐大陸異常暖,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的緯向海陸熱力差異由冬到夏的季節轉變異常偏早,導致東亞地區大氣環流發生季節性轉變也偏早;同時,中東太平洋地區ITCZ異常活躍,夏季風系統的推進和副熱帶高壓以及南亞高壓的北跳都異常偏早,這種環流有利於江淮梅雨季節開始偏早;高空急流偏南年情況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