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北約是誰建立的 北約是哪個國家創建的

欄目: 天氣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1.49W

導語:關注北約的朋友應該知道,北約組織的一個作用是任何締約國的領土完整或安全遭受威脅時,各締約國應共同協商。有些朋友想來了解一下,北約是誰建立的?北約是哪個國家創建的?以下內容由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看完就清楚了,還可以分享給小夥伴哦。

北約是誰建立的

北約是誰建立的 北約是哪個國家創建的

北約國家美國

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建立的軍事集團組織。簡稱北約,英文簡稱NATO。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推行遏制蘇聯的戰略,1949年4月4日與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共12國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宣佈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公約於1949年8月24日生效。

北約成立的歷史背景

1945年2月結束的雅爾塔會議,將德國分爲兩部分,分別由蘇、美、英、法管理,也就是大家後來看到的東德和西德。柏林也被分爲兩部分,東西柏林。

由於西柏林大部分處在蘇聯管制區內,雙方矛盾不斷,1948年6月蘇聯突然宣佈關閉通往西柏林的所有交通要道,250多萬西柏林人生活陷入絕境,於是爆發了第一次柏林危機。10年後的1958年爆發了第二次柏林危機,1961年又爆發了第三次柏林危機。

面對蘇聯的壓迫,美英法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開會,約定成立一個組織來對付強大的蘇聯進攻,於是北約也就是二戰之後的第一個地區軍事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於1949年8月25日成立了,總部設在比利時。這就是北約成立的歷史背景。

北約是誰建立的 北約是哪個國家創建的 第2張

  北約美國圖片

首輪擴大

二戰後希臘和土耳其均與蘇聯有很深糾葛。希臘方面是受蘇聯支援的人民武裝力量再度興起,當時美國副國務卿艾奇遜面對危局,曾說過數星期內希臘就可能出現全面崩潰的局面;而土耳其方面則是蘇聯提出締結新約的要求,不僅打算收回1921年割予土耳其的阿爾漢達、卡爾斯等高加索地區,還要在達達尼爾海峽建立陸海空軍基地。爲了防止蘇聯控制東地中海,杜魯門主義應運而生。杜魯門在參衆兩院發表國情諮文時,要求美國在1948年6月30日前向希臘和土耳其提供四億美元的援助,其同時宣佈,不論在什麼地方,不論直接或間接行動威脅了和平,都與美國的安全有關,這標誌着美國的外交政策已由孤立主義轉向全球擴張。

而穩定希臘和土耳其的局勢後,自然要將這些控制黑海咽喉的國度吸納進對抗蘇聯的北約。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約

因爲佛朗哥的軍事獨裁統治和其二戰期間與德意法西斯的曖昧狀態,使得戰後的西班牙遭到國際社會普遍排斥。聯合國資格被取消,北約等各類國際組織機構亦對其緊閉大門……。1975年佛朗哥去世後,登基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實行君主立憲制,逐漸獲得西歐國家認可,北約隨即對其敞開懷抱。此輪擴張對加強北約的南翼有重要影響,因爲北約認爲其南翼地區,即北非的馬格里布存在着民族和宗教方面的不穩定因素。

北約是誰建立的 北約是哪個國家創建的 第3張

  北約國家

1999年的東擴

此輪東擴囊括了中東歐的波蘭、捷克和匈牙利三國,他們入盟北約爲的是尋求安全保障。因爲受俄羅斯歷史慣性的影響,很多歐洲國家繼續以冷戰思維防範最壞情況的出現,即俄國再次成爲一個擴張性的大國。而與德國有領土糾紛的波蘭也希望藉助北約抑制德國的領土要求。蘇聯解體後,全方位衰退的俄羅斯實施“西傾”政策,打算透過與西方和解換取政治支援和經濟援助,而西方也有意將北約發展爲俄羅斯融入歐洲的通道,以消除俄羅斯對北約擴大的憂慮。新形勢下,建立“符合俄國地位和能力”的夥伴關係和成立俄羅斯-北約常設理事會等緩和雙方緊張關係的舉措接踵而至。

其實此輪東擴是獲得俄羅斯默許的,其希望以同意波蘭、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約爲條件,換取北約同意簽署使雙方關係得以穩定的條約。

2004年的東擴

進入新世紀後,俄羅斯認爲北約東擴已不再是其面臨的重大威脅和挑戰,甚至不排除以“平等夥伴”身份加入北約的可能性。鑑於此,二十國協商機制的北約-俄羅斯理事會誕生,俄羅斯將參與反恐、維和和某些安全問題上的決策,可以說給予了俄羅斯北約準成員國地位。此時國力衰微的俄國,急於擺脫同西方對抗,以建立共同的歐洲安全體系和融入歐洲大家庭,尋找出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中既能持續發展又有影響力的新位置。

但北約吸納新成員國的初衷並未改變,因爲他們要填補蘇聯解體後中東歐地區的安全真空,擠壓俄國的勢力範圍。可以說,俄羅斯的策略調整,無形中增大了北約再次東擴的胃口。2004年,波羅的海三國和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以及斯洛文尼亞共七國加入北約。北約成員國增至26個,勢力範圍已直接威脅到俄國軍事重鎮聖彼得堡,且實現對黑海的“C”形環繞。此時俄羅斯似乎明白了,他是不可能融入歐洲大家庭的,西方仍將之視作異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