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冬至的來歷和習俗 冬至節氣的起源由來

欄目: 天氣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5.59K

導語:24節氣冬至最早起源是什麼時候?有哪些傳統習俗?關於冬至的來歷和習俗,我們必須要深入的去了解。首先,冬至節氣的起源由來是在漢代,在漢代冬至爲“冬節”,這天官府會舉辦拜冬活動,所以百官放假觀拜。不過,冬至節鼎盛時期在唐代,之後便傳承至今,而很多冬至節的習俗都是從那時候流傳下來的。

冬至的來歷和習俗 冬至節氣的起源由來

冬至的來歷和習俗 冬至節氣的起源由來

冬至節氣

一、冬至的來歷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爲正月,以冬至爲歲首過新年。《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開始過冬至節是爲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爲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大吉之日。所以,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往往選在在冬至。冬至又被稱做“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爲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周曆正月爲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於如今公曆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朝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也可以說單純的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纔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漢代以冬至爲“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爲“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爲“亞歲”,民衆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爲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冬至節氣

二、冬至的習俗

釀冬酒

在江蘇,人們非常重視冬至,前一夜稱“節夜”,也稱“除夜”,制糕以祭祖,並饋贈親友,設席宴飲,稱之“節酒”,也稱“分冬酒”。有的人家以黃酒加糖漿製成冬陽酒。

搓丸

福建,冬至流行“搓丸”、“貼丸”、“饋丸”,丸子的顏色有紅有白,有的被捏成小巧玲瓏的玩具,如做成豬頭、豬腳,還有荔枝、桃、香蕉,象徵興旺吉祥。

冬至掛冬

廣東人流傳着一個說法:“冬至大過年”,把冬至看得像過年一樣隆重。人們冬至一般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衆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 在這天,除了要吃團圓飯、吃湯圓。

拜冬至

“吃了湯果大一歲。”,寧波有“拜冬至”,按照老寧波的習俗,要做冬至羹飯。冬至日早上還要吃一碗甜甜的番薯湯果,寓意把之前的黴運全部“翻”過去。酒釀圓子、湯糰這天吃上幾個,寓意團圓、圓滿 。老寧波人還要做一道烤菜年糕,寄託“年年高”的美好心願。

辦冬至酒

長沙民間以冬至爲起點,九天爲一個時間段,作有《數九歌》曰:

“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裏);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掛筆(冰柱);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過春節);五九四十五,窮漢階前舞(贊春、送財神);六九五十四,枯椏枝發嫩刺;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脫衣裳;八九七十二,麻柺子(青蛙)田中嗝;九九八十一,脫去蓑衣戴斗笠。”,長沙舊有聚族人於宗祠祭祖的習俗,屆時殺豬宰羊,大辦“冬至酒”。舉行祭祀儀式。各家還有吃糯米飯,做黴豆腐,煙燻臘肉。

吃剩有

在杭州,人們把冬至吃剩的魚頭和魚尾放在米缸裏過夜,隔天再取出來吃,這樣寓意着“吃剩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