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入伏的飲食 入伏有什麼飲食習俗

欄目: 天氣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2.98W

導語:入伏這天,除了要吃一些時令食物外,還有一些飲食習俗。所以,關於入伏的飲食多種多樣。入伏天氣炎熱,該吃什麼降暑?入伏吃飯沒有什麼胃口又該吃什麼?入伏有什麼飲食習俗?

入伏的飲食 入伏有什麼飲食習俗

入伏的飲食 入伏有什麼飲食習俗

入伏

一、入伏的飲食

1、入伏吃餛飩開胃

俗話説:七月份的尾巴,八月份的前奏;天氣也隨之進入了伏季,酷夏難耐我們怎樣應對呢,首先還應當從飲食開始,不同的地區在入伏吃什麼是有不同的講究的。北方在伏天多吃麪,在頭伏吃餃子也成為傳統習俗了;而南方人入伏時吃的東西不象北方那樣整齊劃一,而是各有不同,略舉一二:上海“頭伏餛飩二伏茶”,杭州“頭伏火腿二伏雞”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上海人平時就喜歡做大餛飩吃,入伏了還是吃大餛飩,顯示了其節儉的民風。杭州人吃的是鼎鼎有名的浙江金華火腿,也在情理之中。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2、入伏吃麪解煩熱

“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這是迷信説法。用新小麥磨成麪粉煮湯吃,吃後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熱湯麪,還可以吃過水麪。將煮好的麪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子,不僅刺激食慾,而且“敗心火”。伏裏還可以吃“炒麪”。所謂炒麪,是用鍋將麪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着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麪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説,炒麪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3、入伏吃蔬菜營養

進入入伏天,人們最容易沒有胃口;蔬菜是在這時候是最好的選擇,這時候來一份南瓜海鮮沙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南瓜海鮮沙拉的擺盤本身就帶有地中海的美感,南瓜的顏色非常的飽滿,又熟又甜,大顆的扇貝鮮甜又彈牙,蔬菜是冰涼爽脆的,沙拉碗裏的食材顏色顯示出了強烈的對比度,食慾就這麼鮮活了起來。

入伏

二、入伏有什麼飲食習俗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温最高,並且潮濕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説的“苦夏”就在此時。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之説。伏天是一年中氣温最高、潮濕、悶熱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説的“苦夏”就在此時。入伏的時候,恰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又因為每逢伏天,人精神委頓,食慾不佳,而餃子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麪,餃子又是平時難見的上品,所以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説法。

伏日吃麪食,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了。《魏氏春秋》載,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道何晏肌膚白皙不是塗粉掩飾,而是自然白。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麪。南朝梁宗懍《荊楚夢時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農曆)五月是“惡月”(天氣潮濕悶熱,蚊蟲孳生,傳染病流行),六月亦沾惡月的邊,故也應“辟惡”。當然這是迷信的説法,但是伏日吃麪食確實對身體有好處。

入伏的時候,正是春小麥上市之時,也叫“新麥”。新麥磨成面,做熱湯麪吃,吃完發一身汗,很多“惡月”時積累的“寒濕熱邪”(身體因為氣候原因產生的不良物質,比如暑氣,濕毒之類)可隨汗排出。同時,新糧營養豐富,可以作為一種補充。

伏天除了吃熱湯麪,還可以吃“過水麪”(也就是“涼麪”)。將煮好的麪條用涼水(南方用清油)過出,拌上蒜泥(祛邪毒),澆上滷汁,不僅刺激食慾,而且“敗心火”。

還有“炒麪”(不是炒麪條)。將麪粉炒幹、炒熟,用水加糖伴着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流行,不過那時是先將麥粒炒熟,然後再磨麪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説,炒麪可“解煩熱,止瀉,實大腸。”

總之,伏天吃點麪食,對身體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