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世界之窗 > 熱點

明星天價片酬四大洗錢招數是怎麼回事 明星天價片酬四大洗錢招數是怎樣的

欄目: 熱點 / 發佈於: / 人氣:3.21W

明星天價片酬四大洗錢招數是怎麼回事?明星天價片酬四大洗錢招數是怎樣的?真可謂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鄭爽、章子怡、周迅等都曾被曝天價片酬,如今鄭爽坐實傳聞,說明其他明星也或多或少存在此類問題。

明星天價片酬四大洗錢招數是怎麼回事 明星天價片酬四大洗錢招數是怎樣的

明星天價片酬四大洗錢招數是怎麼回事

“天價片酬”背後隱匿的深層資本運作內幕值得高度警惕:與金融業和資本市場“去槓桿”大方向不同,部分知名影視上市公司近十年來紛紛放大槓桿、以小博大,透過“明星證券化→標的公司‘空殼’化→保底發行、票房造假哄擡股價→自買自賣、減持質押瘋狂套現”的資本運作潛規則套路,掏空中小投資者,使遏制“天價片酬”舉措大打折扣,引發資本市場巨大爭議,甚至涉嫌操縱股價、擾亂金融秩序。透過資本運作實現“天價片酬”的具體步驟詳解如下:

明星天價片酬四大洗錢招數是怎麼回事 明星天價片酬四大洗錢招數是怎樣的 第2張

1、明星證券化”;

多年來,不少影視公司上市併購及增資擴股頻繁涉及演藝明星,不少一線藝人不看劇本玩資本,紛紛扎堆入股當老闆,在影視界掀起“明星股東”旋風,以致不少網民諷刺稱“看八卦,也能炒股票”。具有“明星股東”背景的新三板影視公司扎堆掛牌,在轉道IPO登陸A股市場後,可採取股權抵押、發行債券、定向增發股票等低成本手段融資。透過“明星證券化”,上市影視公司不僅可與一線藝人形成利益綁定以求長期合作,而且可透過多種手段套現中小股民資金,以衝抵有關部門遏制“天價片酬”造成的收益損失。

隨着“明星證券化”趨勢顯著,不少影視公司與知名藝人利用“粉絲效應”誤導市場、擡升股價造富,背離了上市融資尋求轉型與業務擴展的初衷,無論是併購,還是登陸新三板、IPO等,影視資產的資本化並未以合理估值、定價爲核心。對此,相關證券監管部門頻頻發出警示:“明星證券化”對上市公司經營及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很可能對投資者造成誤導。

2、標的公司“空殼”化;

也就是“‘雙高’併購+業績對賭”推升資本高收益。透過對一些影視公司併購交易案例的觀察發現,明星先成立空殼公司,操縱估值,幾天後便透過借殼上市、被高價併購等手段使市值暴漲數百倍,這是影視公司併購存在的最大貓膩。這種洗劫式資本遊戲在影視行業屢有發生、亂象叢生,且呈現高槓杆、高估值的“雙高”特徵。

明星天價片酬四大洗錢招數 是如何實現天價片酬的

所謂高槓杆,即一些空殼公司在註冊資金未實繳到位的情況下,以借款、擬收購上市公司股份向金融機構質押融資,從而實現“空手套白狼”;所謂高估值,即一些上市影視公司以十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的天價收購由少數明星掌控、剛成立不久且淨資產爲負值的空殼小公司。這一做法屢屢引發投資者的廣泛質疑,普遍認爲存在爲影視明星鉅額利益輸送並由中小股東買單之嫌。

值得關注的是,被收購標的公司的高利潤承諾暗藏玄機,一些影視類上市公司經常以與“明星股東”未來的對賭利潤作爲承諾業績忽悠股民。這些公司透過董事會、股東大會等“合法”程序,把目標併購空殼公司估值做高,而後“明星股東”高位套現,變相兌現“天價片酬”,最終讓中小股民買單。當下,“‘雙高’併購+業績對賭”屢遭質疑,這種以推升資本高收益爲目的的手法存在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等較大風險,或致併購公司財務狀況惡化。

明星天價片酬四大洗錢招數是怎麼回事 明星天價片酬四大洗錢招數是怎樣的 第3張

3、保底發行、票房造假哄擡股價;

即透過“保底發行”、票房造假、“基金參與”等手段推高股價。保底發行在帶給電影市場新活力的同時,也衍生出諸多新問題:比如與二級市場聯動,利用“買票房”、“幽靈場”、“高價票”等票房造假(偷漏瞞虛)手段哄擡上市公司股價,或透過基金參與放大資金槓桿。一部電影熱映帶動某個影視上市公司幾個漲停、一個二三十人的影視小公司動輒估值數億元等情況並非稀罕。更危險的是,票房造假背後很可能牽涉P2P、衆籌、收益認購、操縱股價、洗錢等金融資本鏈的不正當交易,值得高度警惕。

明星天價片酬四大洗錢招數 是如何實現天價片酬的

4、自買自賣、減持質押瘋狂套現。

實際上,不少影視明星真正的收入,不在出場費,而在其背後的資本市場套現。除在收購、借殼等環節放大槓桿外,部分影視上市公司大股東透過自買自賣、高位減持、股權質押等手段獲得大量高槓杆資金。可以說,股市,纔是他們真正的“提款機”。

以自買自賣爲例,在隨意定價提升資產價值後,一些影視公司透過“關聯方賣公司→上市公司高價自買收購→關聯方套現或獲得股份”的方式最終完成“資本盛宴”自循環。部分影視公司幾乎做成了風險投資企業,主要運營手段是,將之前購買的其他資產高溢價裝入上市公司,實現投資升值。這種“自我融資、自我投資、自我收購”的模式無疑放大了資本市場的槓桿,擾亂了金融秩序。

以高位減持爲例。上市公告顯示,一些知名影視公司在歷經參股、收購、投資等一系列“神操作”後,其股價一路飆升,發行後市盈率很高,“明星股東”紛紛減持套現。比如,范冰冰“陰陽合同”事件後,某知名上市影視公司暴跌數十億元,很多接盤的“韭菜”散戶當了炮灰,虧得血本無歸,讓人不寒而慄。

以股權質押爲例。透過分析大量財務報表發現,一些影視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比例高得離譜,部分公司大股東質押率也相對較高,有的企業法定代表人的質押率高達94.7%(以車軲轆質押爲主),至少可質押獲得50億元。質押套現是低風險高收益:假設某公司年利潤僅3億元,質押獲100億元現金,即便股價跌至爆倉也是爆掉銀行。可以說,影視公司透過併購等手段在短期造成利好影響推高股價後,借高股價進行股權質押,融資後再次併購造勢,從而形成高槓杆融資循環。目前,監管部門對大股東質押已開始嚴格限制用途,但仍需高度警惕熊市瘋狂質押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