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蘇州歷年氣象災害 天氣變化劇烈

欄目: 天氣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2.8W

1977 多災年份。冬季低溫冰雪成災,初春季強寒潮,秋季颱風正面襲擊。1—2月特冷,大雪頻繁襲擊,全區最低氣溫-9℃—-11℃,因長期低溫曾一度引起太湖局部封凍,三麥、油菜遭受大面積凍害。初春遭強寒潮侵襲,使小熟作物受凍害而減產。9月10日—12日受8號強颱風正面襲擊,風力達10—11級,風力之猛爲歷史罕見,工農業生產都有較大的損失,死12人,傷140人。

1978高溫乾旱年。年降水量比常年少4成,梅雨量僅45毫米,是典型的枯梅年。高溫伏秋旱長達70多天,是1934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乾旱,太湖水位降至2.20米,嚴重乾旱對農業影響很大。6月27日—7月10日出現了持續兩週的高溫酷暑天氣,其中持續一週氣溫在37度以上,最高氣溫達38.8度,酷熱難當。 7月10日蘇州冰雹,死1人。

1979 秋旱明顯,災害多。6月10日沿江冰雹,農田受災,樹木受損,死2人,傷3人。8月遭遇2次颱風襲擊,先後出現7-9級和8-10級大風,死1人。9月中旬—11月上半月持續兩個多月未下透雨,旱情較嚴重。

1980 春季連陰雨,夏季低溫涼夏。早春3月低溫長連陰雨達一月有餘,入夏後梅雨量多,梅期長。出梅後8月份又持續陰雨,形成大面積雨澇,低溫涼夏。

1981 冰雹、颱風導致人員傷亡。5月1日北部和南部先後出現冰雹,農作物受災,死2人,傷3人。9月1-2日受14號颱風襲擊,出現7-8級陣風9-10級的大風,並伴有暴雨。農田受災,房屋損毀,傷4人。

1983 冰雹災害較重,東南部秋澇明顯。 5月19日中午,沿江、崑山和吳縣先後遭受冰雹襲擊,冰雹小的如蠶豆,大的似雞蛋,農業受災嚴重,死1人,傷66人。東南部的吳江、崑山、東山9—10月秋澇明顯。

1984 冬季寒冷,雨雪偏多,1月17—19日大雪紛飛,三天共降雪62.3毫米,爲百年罕見的大雪。19日蘇州積雪最深的達26釐米。 7月底到8月下旬2次遭受颱風影響,出現大風、暴雨局部達暴雨天氣,死2人,直接經濟損失數千萬元。

1985 冰雹和颱風災害嚴重。5月4日5個縣31個鄉遭受冰雹襲擊,農業受災嚴重,房屋倒塌,三杆倒斷,死3人,傷22人,直接經濟損失上千萬元。7月31日-8月1日,遭受6號颱風正面襲擊,出現8-10級大風和大暴雨天氣,災害嚴重,死3人,重傷19人,輕傷34人,直接經濟損失1億多元。

1986 冰雹和颱風災害繼續偏重。春夏3次冰雹過程除農業受災外,死5人,傷20人。7號颱風和15號颱風影響,出現大暴雨或8-10級大風伴暴雨。農業等遭受影響,災害較重,直接經濟損失數千萬元。

1987 夏季豐梅,7月份雨量異常偏多,造成雨澇。7月17日吳縣西山短時特大暴雨引發洪澇災害,農田、工廠受淹,魚池滿水。7號颱風帶來8-10級大風和暴雨,且和連陰雨、高水位、高潮位結合,死1人,傷24人,直接經濟損失7000多萬元。

1988 高溫乾旱年。7月5日—21日出現了持續18天35度以上的高溫酷暑天氣。

1989 颱風災害較重。2次遭受颱風襲擊,13號颱風影響時出現8-10級大風,並與農曆初三大潮相遇,太倉瀏河水位超警戒0.44米,造成一定災害,死1人;23號颱風帶來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氣,直接經濟損失3233.41萬元。夏季局地大暴雨,導致張家港、常熟、太倉的部分鄉鎮棉田倒伏受淹,部分工廠進水停產,吳縣西山山洪爆發。

1990 高溫乾旱年。梅雨少,梅期短,出梅後出現持續高溫天氣,颱風影響嚴重。15號颱風正面襲擊我市,死21人,傷233人,直接經濟損失4 .6億元。

1991 特大洪澇年。入梅早,出梅遲,梅雨量特多,持續大雨暴雨天氣,致使北部張家港、常熟雨量超過了大澇年1954年。 6月中旬和7月上旬全市兩度出現洪澇,其中7月6日太湖水位大4.79米,創歷史最高記錄。全市經濟損失27億元。

1992 春季連陰雨、冰雹;夏季梅雨少、高溫酷暑明顯。4月3個縣遭遇冰雹,死1人,傷2人,直接經濟損失數百萬元。7月15日—8月1日出現持續高溫天氣,逐段時期的酷熱程度與1978年相當,並創下了極端最高氣溫39.2度的新記錄。

1993 夏季出現大洪澇。陰雨持續時間長,蘇州、吳江、東山的夏季降水量出現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值,所幸降水不如1991年集中,且長江潮位較低,造成的損失小於1991年。

1994 夏季高溫乾旱並連秋旱。全年氣溫異常偏高,其中5月、7月、11月均爲1951年以來同期的最高值,暖冬持續第7年,該年最明顯。

1995 夏秋、秋冬連旱明顯,初秋9月出現罕見的持續高溫天氣。汛期3次大暴雨造成部分農田受淹、工廠停產、居民住宅進水,1死1傷。夏秋連旱長達三個月,10月上旬旱情有所緩解,10月下半月至12月上半月又持續2個月乾旱,又出現了秋冬連旱。

1996 夏季洪澇,冰雹災害。入梅早、出梅遲,梅雨量大,爲51年以來第三個豐梅年。夏季氣溫偏低,出現涼夏。秋季雨量偏少。 7月張家港7個鄉遭遇冰雹,直接經濟損失8600萬元。

1997 春季偏旱、冰雹;夏季低溫,南澇北旱特點鮮明,颱風影響嚴重。5月4個縣遭遇冰雹,直接經濟損失1348萬元。11號颱風經太湖西側北上,出現8-10級江湖水面11級大風,並伴暴雨,颱風和天文大潮結合,災害嚴重,死1人,傷12人,直接經濟損失4.648億元。

1998冬暖多雨,春季強寒潮,夏季少梅酷暑。1月份降水異常,降水量是常年的4.5倍。春季強寒潮襲擊,24小時降溫18℃。夏季35℃以上的高溫日數比常年多7天,日最高氣溫≥33℃的較熱天氣日數長達40余天,比常年多1倍。

1999特大洪澇年。冬暖夏涼,降水特多,形成大澇,多災害。年降水量、平均梅雨量、年和夏季暴雨日數,均創歷史最高記錄。5月3個縣遭遇冰雹,常熟直接經濟損失3000多萬元。自6月7日入梅到7月19日出梅,全市平均梅雨量是常年的三倍多,超過了大澇年份的1991年、1995年及1996年。尤其是6月8-10日和24-30日出現了兩段連續性大到暴雨過程,使全市河湖水位猛漲,7月1日全面突破歷史最高水位,太湖平均水位一度高達5.08米,水位和降水量均高於百年一遇的1991年,造成局部嚴重洪澇災害。

2000 梅雨期短,梅雨量特少,是典型的枯梅年。但秋季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尤其11月降水量創1951年以來的歷史最高值。

2001高溫日偏多,降水偏多,梅雨期短但梅雨量大。6月23日-24日受2號颱風“飛燕”影響,全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受災人口13.76萬人,農林牧漁業、工業交通運輸、水利設施等均遭受不同程度損失,直接經濟損失0.72864億元。

2002年氣溫偏高,降水偏多,天氣變化劇烈。7月4-5日受5號颱風“威馬遜”影響,全市出現7-9級東北偏北大風,總經濟損失356萬元。8月24日受強雷暴襲擊,出現10-12級大風,並伴有暴雨,全市受災範圍涉及43個鄉鎮,受災人口43.9715萬人,緊急轉移794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過億。

2003氣溫偏高,高溫日異常偏多,最高氣溫39℃。降水偏少,梅雨量北多南少。強對流天氣偏多,7次強對流天氣共造成16人死亡,災害較重。

2004 冬春寒潮、強降溫、大風、大霧和高火險等級頻繁出現,汛期颱風(強熱帶風暴)活動相對集中,有2個颱風對我市產生較嚴重影響,另外,強對流天氣繼續呈上升的趨勢。

2005 冬季連陰雨明顯,夏季颱風影響偏多,災害嚴重。1月下旬至2月中旬,出現歷史罕見的冬季連陰雨(雪)天氣,累計降水量約是常年同期的3~4倍,創1951年有氣象紀錄以來歷史之最。颱風“麥莎”和“卡努”正面襲擊我市,全市有133個鄉鎮、103萬人受災,緊急轉移4998人,死亡3人,合計直接經濟損失6.83億元。

2006氣溫異常偏高,梅雨不典型,強對流天氣頻發,颱風影響早,秋旱嚴重。1號颱風在5月中旬影響我市,爲影響最早的颱風。16日20時以後的一次雷擊即造成蘇州184條高壓線遭雷擊受損,萬戶居民家中停電,發生變壓器或電線起火12起。

2007 氣溫異常偏高,秋季颱風影響嚴重。年平均氣溫17.9℃,是我市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13號颱風和16號颱風先後影響我市,造成全市普遍出現7~9級大風,太湖水面陣風10級,其中最大風速27.2m/s,出現在太湖小雷山,並伴有暴雨局部大暴雨。

2008 冬季暴雪低溫冰凍災害嚴重, 1月26日到2月2日,4次暴雪過程,全市積雪普遍超過20釐米,東山達32釐米,爲罕見大雪,程度超過1984年。由於道路結冰,造成交通中斷,房屋倒塌,交通事故頻發,農業災害嚴重,人員傷亡較重,死11人,傷80多人,直接經濟損失近10億元。1月下旬到2月上旬的持續冰凍造成枇杷、茶葉等經濟作物凍害嚴重。夏季梅雨豐沛,是1999年以來最典型的梅雨,梅雨期的連續集中降水加之浙江的客水導致太湖超警戒水位。

相關查詢:

蘇州天氣

蘇州歷年氣象災害 天氣變化劇烈
掃碼關注公衆號

蘇州歷年氣象災害 天氣變化劇烈 第2張
掃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