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扶貧面臨氣候挑戰 氣候變化影響着連片特困區

欄目: 天氣新聞 / 發佈於: / 人氣:2.55W

“中國11個連片特困區與生態脆弱區和氣候敏感帶高度耦合,特困區具有氣候暴露度高、敏感性高、適應能力弱的特點,其氣候脆弱性遠遠高於全國平均值。”8月20日,國際扶貧發展機構樂施會發布最新報告《氣候變化與精準扶貧》,強調中國扶貧發展目標的實現正面臨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指出中國精準扶貧發展策略中應考慮氣候變化及其適應問題,建議將11個連片特困區應列入氣候適應重點地區。

將氣候變化視角納入當前的扶貧政策體系中意味着扶貧不僅僅是經濟與生計領域的問題,那麼,氣候變化會導致各個貧困區域有什麼不同的貧困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如何調整扶貧戰略?

扶貧政策體系應納入氣候變化視角

8月19日,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爲了實施精準扶貧,從2013年開始,我國政府“幹了一件大事”,對全國貧困地區、貧困村和貧困人口進行調查,要“摸清家底”。他透露,這個調查非常嚴格,由老百姓自己申請,村民代表大會“一個個地評”,政府部門還“一級級地審查”。

目前,這一調查成果尚未透過媒體進行公佈。但他告訴記者,全國“一高一低一沒有(貧困發生率高、老百姓收入低、行政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的貧困村目前有12.8萬個。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扶貧開發,制定了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並制定系列扶貧開發綱要,劃分了11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加上已明確實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共14個片區。

梳理近年的扶貧政策體系,樂施會認爲,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如何提高生態脆弱地區適應氣候變化的水平,如何幫助貧困人羣去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還欠缺切實可行的路徑,創新的案例以及相應的方案支援。

在扶貧減貧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在貧困地區,而現有扶貧戰略還沒有認識到氣候變化帶來的新的挑戰,也沒有設計相應的應對氣候變化措施。

樂施會氣候變化與貧困團隊經理王彬彬告訴記者,連片特困區的特困人羣、老人、婦女和兒童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脆弱的人羣,他們自身的恢復力差,扶貧缺少氣候變化視角,首先會直接影響減防災的長效性,威脅到這部分脆弱人羣的生命安全;其次,會影響農業生產和食物安全,從而直接影響到這些人的生計安全;此外,扶貧工作中不充分考慮氣候變化視角,還會造成能源浪費,增加不必要的碳排放。

氣候變化深刻影響着連片特困區

“從中國30年的減貧實踐來看,減少收入貧困人口相對比較容易,而消除氣候貧困人口是最複雜、最困難的。這是因爲氣候貧困最大的特點在於對它的識別和統計是比較困難的,至少我們還不知道自然災害什麼時候發生、怎樣發生、在哪些地區發生及發生的頻率如何,也不完全瞭解災害發生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胡鞍鋼教授說。

在氣候變化與扶貧的研究方面,樂施會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發佈的《氣候變化與貧困》指出,中國的貧困地區與生態環境脆弱地帶高度相關:生態敏感地帶人口中的74%生活在貧困縣內,約佔貧困縣總人口的81%。

據氣象專家研究,50多年來,青藏高原氣溫顯著上升,導致青海、西藏等地區強對流過程明顯增多,氣象災害增加,貧困人口反貧率升高;間接使得整個亞洲和北半球亞洲季風區域變化,有可能形成“南澇北旱”,影響人們的基本生產和生活。

《氣候變化與精準扶貧》進一步提出三大發現:一是中國11個連片特困區的致貧因素有共性,這些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總體適應能力有限,在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及民生保障方面壓力較大;二是特困區、中國生態脆弱區、氣候敏感帶高度耦合;三是連片特困區的氣候脆弱性遠高於全國平均值。

從區域性的氣候變化與貧困現象關聯度來看,各區域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以糧食生產爲例,在氣溫升高1攝氏度時,全國的小麥產量以增產爲主,小部分地區(安徽、河北、黑龍江)有減產的情況發生;而玉米生產更加敏感,隨着氣溫的增加,玉米在全國範圍內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現象。在中國11個連片特困地區,玉米是這些地區的主要農作物,升溫造成糧食減產將加劇貧困。

《氣候變化與精準扶貧》主筆、北京全極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殷永元教授建議,這些地區的扶貧減貧工作需要與氣候變化適應、糧食安全保障、貧困人羣生計安全以及貧困地區生態保護等有機結合起來。

“我們應對適應能力較弱的地區進行熱點研究,挑選合適的對策實施。我們不可能對全國11個連片區推行同樣的政策和措施。”殷永元說。

將氣候變化與精準扶貧戰略目標有機結合

甘肅省永靖縣是國家592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專家團隊在當地調研的結果顯示,氣候變化對該地區的影響主要體現爲氣候變暖,降水量減少,乾旱災害增加。

2000年以來,永靖縣先後投入扶貧資金6512萬餘元,穩定解決了1萬多絕對貧困人口、3.1萬低收入人口的溫飽問題,貧困面由16.33%下降到10%。但據17個模式對氣溫的預估結果綜合分析得出,預計到2020年,該縣年平均氣溫增加幅度在0.76攝氏度至0.94攝氏度之間,當溫度上升2.5攝氏度至3攝氏度之後,糧食產量會持續下降,溼地面積可能會縮小,土地沙化加劇。

很多貧困縣面臨類似情況。儘管地方政府採取多種措施並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宏觀的連片特困區扶貧政策體系上,尚未將氣候變化與精準扶貧戰略目標有機結合。

爲此,樂施會在《氣候變化與精準扶貧》中提出四大建議:糧食安全是特困區氣候變化適應的重中之重、適應氣候變化戰略落實的過程中應充分重視特困區貧困人羣的生計安全、氣候變化適應需要將生態保護提高到新的戰略高度、把適應氣候變化納入連片特困區扶貧發展的戰略規劃中。

其中,“生計安全”包括生產和生活兩個方面,生產方面強調可持續發展;生活方面,應建立一套完善的農村生活社區減防災機制和預警機制,保障脆弱人羣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要推進農村社區的資源有效利用,保證安全用水與良好的生活環境。

如何將適應氣候變化納入連片特困區扶貧發展的戰略規劃中?報告建議,打破行政分割,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全面統籌全局與局部工作,加強中央和地方之間、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同時,應在扶貧發展的戰略規劃中融入低碳視角。

扶貧面臨氣候挑戰 氣候變化影響着連片特困區
掃碼關注公衆號

扶貧面臨氣候挑戰 氣候變化影響着連片特困區 第2張
掃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