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世界之窗 > 資訊

驚蟄的氣候特點 驚蟄節氣氣候怎麼樣

欄目: 資訊 / 發佈於: / 人氣:1.43W
驚蟄的氣候特點 驚蟄節氣氣候怎麼樣

導語:眼看着還有3天的時間就是驚蟄節氣了,但是怎麼從現在來看都不像是春天到來萬物復甦的樣子呢!到底驚蟄節氣氣候怎麼樣?是冷是暖,是幹是溼?其實今年的氣候是有點不太符合規範的,根據往年的經驗來看,驚蟄節氣到來全國的大部分地區氣溫大多在12℃左右,至少也要有10℃的。而現在說多了都是淚啊!關於驚蟄的氣候特點我們下文詳細來說一說。

驚蟄的氣候特點 驚蟄節氣氣候怎麼樣

驚蟄的氣候特點 驚蟄節氣氣候怎麼樣

驚蟄之蟄,此指"藏"。驚蟄即冬眠的小動物被雷震驚醒後出來活動,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標誌大地回暖,進入春耕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衆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擬古九首》其三)。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爲3—6℃,沿江江南地區爲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了。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纔有雷聲,爲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溼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溼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於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

驚蟄的氣候特點 驚蟄節氣氣候怎麼樣

驚蟄習俗

驚蟄祭雷神

驚蟄的節氣神乃雷神。雷神作爲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諺雲:“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語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繼天公之後的重要神祗。

在臺灣,驚蟄的節氣神是“雷公”。相傳“雷公”是一隻大鳥,而且隨時隨地拿着一支鐵錘,就是他用鐵錘打出隆隆的雷聲,喚醒大地萬物,人們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

壯族社會也流行“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的舅公”的俗語。在婚姻締結過程中,壯族的舅權作用相當突出,一些地方舅舅的意見甚至起關鍵性的決定作用。另壯族有雷公禁婚的習俗。相傳,農曆八月至新年二月,天上雷公關門睡大覺,天上、地上均享太平,是吉利的季節,人們當選在這期間辦婚事。而三月至七月,雷公經常出門行事,不時雷聲轟隆,禁止人間辦婚事。若有違者,就要受雷公處罰,婚事會辦得不順當,家庭將會欠美滿。因此,爲了忌諱,這期間一般不相親,不訂婚,不結婚。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爲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爲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驚蟄習俗

“打小人”驅趕黴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薰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唸唸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很多人都將“打小人”神化,其實此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泄內心的不滿,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對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們知難而退及抒發個人內心的不忿。

驚蟄吃梨 寓意離家創業

山西民間在驚蟄日要吃梨,即使十里不同俗的城市鄉村皆然。

驚蟄吃梨源於何時,記載查無,但祁縣民間卻有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着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驚蟄吃梨

晉地驚蟄吃梨之俗是否由此而出,難以考證,但祁縣明清兩代多有種梨爲業,到現在已形成"國家級優質酥梨基地",成爲該縣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並啓動申報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舉辦中國酥梨之鄉梨花節。祁縣的梨來自上黨,上黨梨最有名者當數高平大黃梨,其中以陳區鎮所產的最爲名優,俗稱"鐵爐梨",相傳隋朝時就爲皇室貢品,以此開發的廈普賽爾黃梨汁,亦小有名氣。山西梨名氣大的還有產於原平同川河兩岸的"同川梨",民間稱爲"東山搖錢樹",有傳統的梨花廟會,據碑文記載起源於北魏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還有唐代梨樹存活至今者數株。如今"十里香風吹不斷,萬株晴雪綻梨花"的原平東社鄉已成爲全省最大的產梨區。與原平接鄰的代縣有"金酥梨",曾在我國西北地區四省梨鑑定會上被評爲第一名,堪稱山西省水果名產的後起之秀。此外,晉南萬榮孤峯山金梨也很有名。

山西從南到北,梨多名優,均耐貯存,自然成爲人們乾燥春季"潤肺涼心,消痰降火"(《本草綱目》)果品。民間驚蟄吃梨,普通百姓家多整梨生吃,早上起來或飯後,一人一隻,能明顯解除咽喉幹、癢痛、音啞,以及便祕尿赤等症狀。有的家長藉機還要給子女們講一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因梨有寒性,講究些的人家多製成羹湯或小吃。如蒸梨,是傳統的食療補品,製法是把梨從蒂下三分之一處切下當蓋,挖去梨心,掏空梨中間果肉切塊,與川貝母粉、陳皮絲、冰糖屑等一起裝入梨內,再放進加入清水的蒸杯內,武火蒸45分鐘即成,對嗓子具有良好的潤澤保護作用。晉菜佛門素齋中有甘露盅,系西瓜盅演變而來,還有一道名吃叫炸鮮果卷,是將蘋果與梨去皮切絲,加入糖桂花、麪粉拌勻,用油皮卷好,投入油鍋炸熟,外酥裏嫩,香甜適口,果味芳香。晉南民間宴席有以梨製作扣肉,是將五花肉片與梨片一層一層碼好,放入碗內加上冰糖蒸熟。如果將梨削皮切條拌以山楂糕條,澆上梅子醬、糖桂花,就可製成一碟酸甜清脆的涼菜來。

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本草通玄》)說法,無論生吃或熟食,於驚蟄日,都是一種寓食於節的民俗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