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世界之窗 > 資訊

寒食節和清明節的關係 清明節與寒食節有什麼關係

欄目: 資訊 / 發佈於: / 人氣:3.15W

導讀:寒食節和清明節的關係,你造嗎?清明節的名聲如雷貫耳,寒食節卻是少數人知道,其實這兩個節日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說清明節的出現少不了寒食節的支援。想知道清明節與寒食節有什麼關係,就不要錯過萬年曆小編帶來的介紹。

寒食節和清明節的關係 清明節與寒食節有什麼關係

清明寒食

清明本來是一個節氣,隋唐以前,農曆三月間帶有祭祀意味的節日,其實是上巳和寒食。上巳就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魏晉以後固定爲三月三。一般在上巳這天去河邊舉行袚禊儀式,即在水裏洗澡,驅除舊的一年裏的穢氣。《論語》所謂“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其實說的就是這個事情。到後來,就不去洗澡了,而是在河邊聚會,也就是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說的“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除了袚禊之外,上巳還有招魂的習俗,即在野外召喚祖先和親人的魂魄。

寒食傳說和介子推有關,說介子推不受祿,帶着母親逃到綿山,晉文公去找沒找到,放火燒山想逼他出來,結果把介子推和他母親一起燒死。晉文公大爲後悔,於是在這天不舉火,紀年介子推。——這當然是民間傳說,不是真的。《左傳》中僅僅記載了介子推不受祿的故事,說他“隱而死”,沒說被燒死的。

事實上,現代學者一般認爲,寒食節的由來是先民“換火”習俗的遺留。上古時期,爲了驅除野獸、照明取暖,火塘中的火是從不熄滅的。——但不是說永遠不熄滅,到了每年三月,就要熄滅舊火,重新點燃新火,以驅除舊年災穢,除舊佈新。寒食節不舉火,就是這一習俗的遺留。

所以,三月裏就有了三個節日,一個是具有天文曆法意義的清明,一個是上巳,一個是寒食,這三個日子相隔得非常近。衆所周知,寒食是清明前一天,而上巳是三月三,和清明一般也就相差幾天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裏,連着有三個和祭祀有關的日子,(上巳袚禊、招魂,寒食祭奠介子推,而二十四節氣在古代都是祭祀的日子),那這麼一來,這三個日子逐漸演變,就合而爲一了,上巳日最早消失,到唐朝時就只有寒食和清明瞭。

寒食節和清明節的關係 清明節與寒食節有什麼關係 第2張

青團

唐朝時,家家都在寒食和清明這兩天去掃墓,然後順便在野外踏青,拿了祭奠先人的飯食,在墳前就地舉行野餐,興高采烈。這事情唐高宗就看不下去了,說你們去掃墓,那是祭奠祖先,是肅穆沉痛的事情,你們怎麼還能興高采烈的舉行野餐尋歡作樂呢?還是在墳前。以後再不許在寒食清明去上墳了。(“或寒食上墓,復爲歡樂,坐對鬆檟,曾無戚容,既玷風猷,並宜禁斷”)

從唐高宗的這個詔書裏我們就可以看到這麼兩件事情:1、寒食掃墓,在唐代已經蔚爲風俗,全社會都會在這天去掃墓。2、這個風俗形成不久,沒有理論依據,所以皇帝會下詔禁止。

然而一個風俗已經形成,一道行政命令哪裏能禁得了。所以大家該上墳還去上墳,該野餐還去野餐。直到唐玄宗時,看看實在沒辦法了,於是順應大勢,又發了一道詔書,說:寒食節上墳這事啊,理論上是沒有依據的。但近代以來大家都這麼搞,已經在社會上形成風俗了。這也是寄託對先人的哀思嘛。所以我允許大家去掃墓。但要記住,上完墳後,把祭祀的食品拿到別的地方再去吃掉,不許在墳前就興高采烈的搞野餐。(“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世相傳,浸以爲俗。士庶有不合廟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許上墓,用拜掃禮於塋南門奠祭。撤饌訖,泣辭,食餘於他所,不得作樂。仍編入禮典,永爲常式。”)

因爲寒食和清明相連,所以唐朝人掃墓活動既在寒食掃,也在清明掃。看唐人寫寒食和清明的詩,都有提到掃墓的。

再到後來,寒食這個節日也消失了,掃墓的功能就全部放到清明節一天了。

寒食節介紹: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爲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爲民間第一大祭日。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知道後來改爲清明節。

寒食節和清明節的關係 清明節與寒食節有什麼關係 第3張

寒食節

寒食節的源頭,應爲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傷害,於是古人便認爲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後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爲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違禁詞已過濾,稱爲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焚火節。

禁火節,後來又轉化爲寒食節,用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於是,“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後人流傳下來。漢代以前,寒食節禁火的時間較長,以一個月爲期。先秦到南北朝時期,寒食節被當做重大的節日。唐朝時期也作爲全國性的隆重節日。晚唐、宋以後,禁火冷食的習俗日趨淡化、消衰。久而久之,人們便講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爲一。

清明節介紹: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是在冬至後的第106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一般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

但是,清明節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6日,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