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世界之窗 > 資訊

2018端年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2018年端午節陰曆是幾月初幾

欄目: 資訊 / 發佈於: / 人氣:1.73W
2018端年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2018年端午節陰曆是幾月初幾

導語:2018年端午節陰曆是幾月初幾?或者換個方式問,2018端年節是農曆幾月幾日?其實答案都是一樣的,2018年的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五日,在這傳統的節日裏,我們有很多的習俗,比如賽龍舟,吃糉子,門前掛青蒿等。有的地方地方把端午節分爲兩天,一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小端午節,還有就是農曆五月十五,把這天稱爲大端午。其實呢,這兩天做的事情都差不多,農曆的五月初五還更爲隆重。那有的地方爲什麼會有兩天呢,是爲了方便親朋好友之間串門,禮尚往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節日的習俗。

2018端年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2018年端午節陰曆是幾月初幾

2018端年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2018年端午節陰曆是幾月初幾

2018年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陽曆2018年6月18日。

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 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雖然叫法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過節的習俗還是基本相同的。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版本很多,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說。高成鳶表示,這些說法雖然各有各的道理和民間傳說,但尤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流傳,佔主流地位。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習俗

一、端午食用角黍習俗。《儀禮》、《禮記》、《周禮》是西周以來三本關於禮的書,因此中國也稱禮儀之邦。在《禮記》的月令記載,每年五月要給王進獻黍,在禮制上屬於蒸嘗禮的範疇,所謂蒸嘗就是將時令的和好的食品進獻給祖宗、鬼神和君王。那麼黍就是仲夏嘗蒸之物了。按照《儀禮》的記載,吃法是饎,饎就是做成熟食,放在鼎中,加上水來煮,因爲黍的顆粒很小,所以只能做成餅快或者蒸制。

爲什麼要在端午吃角黍,不吃別的,是古人出於對自然節氣和人體關係的認識。古人認爲,仲夏端午自然氣息不利於人的身體,特別傷肺,而黍主肺,因此食黍可以安肺,當然食黍過量也會引起肺陰,產生毛病。,因此仲夏要“祭先肺”,君主行嘗黍禮(《禮記·月令》)。樑朝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是夏至節日食糉,以新竹爲筒蒸糉,則與古今都不同,說明當時民間吃糉子時間上有差別。當時吃的糉子相當於用竹筒蒸熟的黍飯。

二、端午浴蘭菖、掛艾葉、系五彩、飲藥酒、佩香囊等習俗。五月五日,傳統認爲是個不吉祥的日子。《史記·孟嘗君列傳》說孟嘗君就是五月五日生的。孟嘗君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田齊(公元前378年至公元前343年)的小兒子、齊宣王闢強(公元前342年至公元前324年)的弟弟,說“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 就是說孩子長到門戶高的時候,父母就要倒黴了。

漢代應劭的《風俗通》說,生男的不利於父親,生女的不利於母親。究其原因,古人認爲五月五日陰邪氣最盛,五毒盡出。根據三禮,先秦時代,君王們一直研究治亂的辦法,最終選擇養,就是養身,滿足人的需求和保養,這樣就能夠保證安定,弘揚道德。因此,用香草養鼻子、養身體,用舞蹈和色彩、美女養眼,用音樂養耳朵和身心,用五味來養口,用車輦來養腿,等等。因此就有蘭浴、菖蒲浴、佩戴香囊等習俗,不僅僅是端午,平時也會這樣,但端午必須這麼做,因而形成禮制。

三、端午競渡和紀念屈原習俗。根據三禮等書,在西周,帝王的車馬普遍愛好以龍尾裝飾,乘鸞路,駕蒼龍,載青旗,衣青衣,服青玉。春末,要告舟備具,天子要乘舟舉行宗廟祭祀大禮。四月份,天子又命令有司祈禱祭祀山川河流,舉行大型的幾天求雨儀式,要求各地各階層人員想法設法做有益於人民的事情,祈求豐年。

根據《穆天子傳》,最早乘龍舟的是周穆王,乘鳥舟龍浮在洧水大沼中,乙本或作鳧舟或龍舟。其他古籍中都稱駕兩龍而已。屈原《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既然龍船是天子車駕,當然百姓不能使用。但禮崩樂壞之後的戰國時期,就沒有這些規矩了。因此屈原說的飛龍,應該就是龍舟,所謂飛龍,當然指的是速度,那麼之後形成競渡也就不足爲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