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世界之窗 > 資訊

南方清明節習俗 南方清明節6種傳統美食

欄目: 資訊 / 發佈於: / 人氣:1.06W

導讀:我國南北方的風俗特點本就大有不同,所以每到傳統節日之時,南北方就要掀起一股討論,討論習俗和食俗的不同。如今清明節將至,你知道南方清明節習俗是什麼嗎?南方清明節6種傳統美食是哪些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南方清明節習俗 南方清明節6種傳統美食

清明節

南方清明節習俗

掃墓:清明節掃墓習俗由來已久,每年清明人們都要爲先人之墓清理雜草,增添鬆土,讓墓地變得整潔,同時祈禱祖先能夠保佑子孫後代富貴吉祥。

踏青:清明節時逢春天,天氣明朗,最是適合外出旅遊的日子,所以每年春回大地,人們就會在清明這天外出郊遊,感受春天一片勃勃生機的景象。

植樹:我國的植樹節雖然是每年的3月12日,但是在一開始的時候,植樹節的時間是定在清明節時候的,所以清明節也是非常適合植樹的時間段,種植樹木是我們綠化環境的重要活動,希望全民都能參與進來。

盪鞦韆:這是古代時候最流行的清明節習俗,放至今日也非常受歡迎。盪鞦韆能夠增進人們的健康,還能夠培養孩子們的勇敢精神。

放風箏:每逢清明,各個地方的老老少少都會去到寬闊有風的地方放風箏,這不僅是一種遊樂方式,更是一種除病消災的辦法,也就是把風箏放飛之後,剪斷牽線,讓風箏隨風而去,也就代表着疾病隨風一起飛走。

蹴鞠:也就是一種皮球的活動,這是古時候人們清明節最愛的一項運動,相當於現在的足球。

南方清明節習俗 南方清明節6種傳統美食 第2張

清明節

南方清明節6種傳統美食

1、艾粄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麪糰裏,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後即可出爐。

2、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3、芥菜飯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而且在這段時間裏,在閩東許多城鄉中還可以吃到一種富有閩東特色的食品,那就是春菊和金櫻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漿裏,烙熟爲時令小吃,這種小吃頗富鄉野風味。

南方清明節習俗 南方清明節6種傳統美食 第3張

潤餅菜

4、潤餅菜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相傳開這種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總督雲貴湖廣軍務的同安人蔡復一。當時同安屬泉州府轄,因此這種吃法便流傳開來,在閩南成了家常名品。不過,閩南各地的春餅形式相同,內容卻有很大不同。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麪粉爲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

5、吃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爲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爲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麪爲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爲有名。

6、烏稔飯

另外,關於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烏稔飯”,因爲閩東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特別是枯榮縣民間,每年都須用“烏稔飯”祭祀,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