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節日 > 萬年曆

陽曆是什麼 陽曆是農曆嗎

欄目: 萬年曆 / 發佈於: / 人氣:7.98K

導語:我們在日曆上經常看到,陽曆或者是農曆的說法,那麼,陽曆是什麼意思?農曆又是什麼意思?陽曆是農曆嗎?其實陽曆和農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歷法,是兩種不同體系的歷法。陽曆就是我們現在通行使用的公曆,我們說的,21世紀就是公曆。公曆有公元前與公園後的說法,是以耶穌誕生的時候爲分界點的,耶穌以前都叫做公元前

陽曆是什麼 陽曆是農曆嗎

陽曆是什麼 陽曆是農曆嗎

陽曆是什麼 陽曆是農曆嗎

我們常說的公曆是陽曆的一種,就是幾月幾號。公曆是我國人給起的名字,《漢英詞典》上沒有與之相應的英語詞,只有“格里曆”。

而農曆是陰陽曆,。也就是舊曆,就是幾月初幾。是我國傳統曆法,既有陰曆成分,也有陽曆成分(二十四節氣)。回教的歷法是陰曆的一種。

陰陽合曆,就是以月球平均繞地球轉一週的時間爲一月,但透過設定閏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數又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週的時間相等,如中國的農曆、藏曆。所以,中國的農曆並不是陰曆,而是陰陽合曆。農曆中的陰曆成份和陽曆成份各有用處。陰曆可以指明月亮的盈虧,還可以預告潮汐的大小。

我國古時候的計時法

我國古時候的計時法

紀日法

日是最早出現的計時單位。

干支的概念:天爲幹,地爲支。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組合爲六十個單位,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單數配地支的單數,天干的雙數配地支的雙數,從甲子始,至癸亥終,稱爲六十甲子。干支紀日法:大約產生於殷商時代。從春秋戰國開始,干支紀日便成爲歷代史官紀日的傳統方法。世界上迄今應用時間最長的紀日法:春秋時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紀日,一直到清代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計二千六百多年,從未間斷。天干紀日法:早在夏代可能已產生,即用甲、乙、丙、丁等十個字來紀日。後逐漸不用。

紀時法

一天之內的紀時法:日出時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時叫做夕、晚、暮、昏。太陽正中時稱日中,將近日中時稱隅中,太陽西斜稱日昃,太陽落山稱日入。古人一日兩餐,朝食在日出之後、隅中之前,這段時間就叫做食時;夕食在日昃之後、日入之前,這段時間就叫做晡時。以上劃分時段的方法,通用於周代。

漢太初以後,開始用十二地支作爲十二時辰的名稱,每個時辰恰好等於現代的兩小時(小時,即小時辰之意)。近代又把每個時辰細分爲初、正,這就等於把一晝夜分爲二十四等分了。

紀月法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爲春秋二時,所以後世常以春秋作爲一年的代稱。

開始時的四時順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如《素問·八正神明論》:“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西周中期之後,四時之稱就規範爲春夏秋冬了。長夏:因爲四時與五行相配缺少一位,故加上一個“長夏”以配土。

下面介紹古代對十二個月的幾種特殊稱謂。

我國古時候的計時法

(1) 名紀月

先秦時期每個月有特定的名稱。後世醫家仿之,如清·汪昂《醫方集解·序》“康熙壬戌歲陽月”的“陽月”即指十月。

(2) 季紀月

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節都分成孟、仲、季三個階段,然後再依次分別代稱月份。這種紀月法,常見於序跋。如明·吳昆《醫方考·自序》“皇明萬曆十二年歲次甲申孟冬月”的“孟冬月”即爲十月。

(3) 月建紀月

月建紀月又稱地支紀月,即用十二地支和十二個月份相配紀月。月建的“建”指“鬥建”,即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時辰,由子至亥,每月遷移一辰,故稱月建。

三正:春秋戰國時代有過三種不同的歷法制度,即所謂夏曆、殷歷、周曆。三者主要的區別在於歲首的不同,也就是正月的月建不同,所以叫做“三正”。夏曆以建寅之月(即冬至後二月,相當於現今夏曆正月)爲正,殷歷以建醜之月(即冬至後一月,相當於現今夏曆十二月)爲正,周曆以建子之月(即冬至所在的月份,相當於現今夏曆十一月)爲正。

由於春秋戰國時期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歷法制度,先秦古籍所據以紀時的歷法制度也就不能統一,《黃帝內經》是三正兼用,甚至有用秦歷(秦始皇時以建亥之月即夏曆十月爲歲首)的。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起使用太初曆,以建寅之月爲歲首,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歷法。此後大約二千年間,j基本上都是用的夏正。所以辛亥革命後,對於舊用的歷法稱爲“夏曆”,俗稱“陰曆”、“舊曆”,也稱爲“農曆”。

(4) 律呂紀月

律呂是六律、六呂的合稱,即十二律。律本來是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共有十二個名稱,後來被借用爲十二月的代稱。六律用以指單月,六呂用以指雙月。如《類經·序》“歲次甲子黃鐘之吉”的“黃鐘”即指陰曆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