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世界之窗 > 熱點

人民日報評不該消失的課間10分鐘 課間10分鐘爲什麼消失了

欄目: 熱點 / 發佈於: / 人氣:6.08K

還記得上課時候,最期待的就是下課,即使只有10分鐘的休息時間,我們也能開心好久,還能做好多事情,而且連續上那麼多節課,是非常需要課間休息放鬆的。近期課間10分鐘消失引起大家都議論,那麼課間10分鐘爲什麼消失了呢?人民日報評不該消失的課間10分鐘,一起去看看吧。

人民日報評不該消失的課間10分鐘 課間10分鐘爲什麼消失了

人民日報評不該消失的課間10分鐘

據人民日報:近日,“中小學生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快沒了”這一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一則視頻裏,課間10分鐘期間,7成左右學生不出教室,即便是20分鐘的大課間,校園裏也空空蕩蕩。調整呼吸的中場休息,何以如此緊湊?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現象。

“下課鈴怎麼還不響”“老師千萬不要拖堂”……對不少學生來說,這是課堂上最後幾分鐘的“難熬”心態。客觀來說,經過40多分鐘的“知識密集型勞動”,短暫的休憩既是身體的停頓,也是心理的調整。或閉目養神,或悄悄打盹,或窗前遠眺……不少同學會選擇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度過這“奢侈”的寶貴時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安不安靜”“出不出教室”,並不能構成評判課間休息“充不充分”的理由。

真正值得重視的問題,是那些“消失不見”的課間十分鐘。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家孩子處境相似:“10分鐘裏拖堂2分鐘、提前上課2分鐘,上廁所不跑都來不及”,“不能去操場,不能上下樓,甚至不能出教室”,“課間有老師巡查,被發現在走廊上奔跑,要扣班級分”……這些有意無意的做法,讓難得的放鬆只能“見縫插針”,把緊張的學習節奏直接“拉滿”。

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彈簧如果長時間繃得太緊,就容易失去彈性、喪失活力。事實上,保障課間休息或者活動的時間,既是尊重教育教學規律的體現,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不管走出教室與否,在充足的、有保障的、沒有壓力的課間,自由活動大有裨益,既可以放鬆身心、保護視力,又能夠聯絡友誼、培養交際能力,還有助於恢復注意力、提升下一節課的學習效果。

人民日報評不該消失的課間10分鐘 課間10分鐘爲什麼消失了 第2張

從學校管理的角度看,也的確有老師“有苦難言”。“學生在課間活動發生意外,家長會找學校或老師麻煩,甚至打官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種心態,必然會對課間時間“嚴防死守”,“一刀切”成了簡單且保險的做法。只不過,確保學校課間既“生動活潑”又“安全有序”,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底線要求。此前教育部頒佈《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明確要求學校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遊戲、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定不必要的約束。與此同時,學校也不妨在注重防範風險、排除安全隱患上多下功夫,比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設定警示標誌、購買責任險等,爲孩子活動提供可靠的校園環境。

當然,也有不容忽視的更深層原因。有人就表示,“取消課間活動問題不大,節省出來的時間還能多看幾頁書、多做幾道題”。對不少老師和家長而言,“分分必爭”。在他們眼裏,孩子要在分數上“爭先恐後”,就要在時間上“爭分奪秒”。這種觀念,本質上還是教育功利性的表現。必須要明確的是,教育是一項立德樹人的工程,既要注重開發智力、培育人才,也不能忽視發展身心、完善人格。“欲速則不達”,寄希望於靠課間十分鐘來提高成績,恐怕只會南轅北轍,最終適得其反。

“聽那叮鈴鈴的下課鈴聲送來十分鐘,來吧,來吧,來吧,大家都來活動活動,讓我們那握筆的手指摸一摸皮球,讓快活的叫喊衝出喉嚨。”一首兒歌,萬千童趣。歌曲裏描述的場景,是許多人的溫暖記憶。把課間10分鐘“真正”還給孩子,“讓疲勞的眼睛看一看藍天,讓緊張的大腦吹進清風”,或許這樣孩子們纔會跳得更高、喊得更響、跑得更遠、成長得更好。

這正是:

課間十分,人生一世。

循序漸進,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