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中秋節吃月餅最初的興起是由於什麼

欄目: 天氣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1.73W

導語:提起中秋節大家都會想起兩件事,一是吃月餅,二是放假。古時候人們喜歡賞月和吃月餅,還特別喜歡吟詩作樂。如今人們會選擇在外聚餐、唱歌、購物等方式慶祝。其實,中秋節習俗除了吃月餅,還有賞月、賞桂、喝桂花酒、觀潮、猜謎、吟詩等豐富多彩的習俗呢。那麼你瞭解中秋節吃月餅最初的興起是由於什麼嗎?本站在此爲您介紹吧。

中秋節吃月餅最初的興起是由於什麼

2016中秋節9月15日:月餅是漢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節日特色食品,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着團圓和睦,在中秋節這一天是必食之品。

中秋吃月餅起源於唐代

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據說起源於唐代。《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傳最早還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貞觀四年時,征討突厥得勝並生擒其頭領,八月十五凱旋迴京。爲慶賀勝利,京城長安通宵狂歡。當時有個經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獻餅祝捷。李世民接過華麗的禮盒,拿出胡餅笑指天上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之把胡餅分給羣臣食之,這胡餅就是後來的月餅。

中秋吃月餅發展於宋代

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爲“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纔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中秋節月餅: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中秋節吃月餅最初的興起明代

明代起有大量關於月餅的記載,這時的月餅已是圓形,而 且只在中秋節吃,是明代起民間盛行的中秋節祭月時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 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

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 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劃,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 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起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 “月餅”,作爲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來越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爲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一些 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

中秋節月餅:古代月餅被作爲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開始。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爲“宮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

中秋節吃月餅盛傳清代

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爲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製爲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