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世界之窗 > 資訊

2019年霜降是什麼時候 2019年霜降時間是幾點幾分

欄目: 資訊 / 發佈於: / 人氣:1.57W

導讀:越接近霜降,天氣越來越冷,很多地方都已經穿上了秋衣秋褲,更有些地方已經穿上了棉衣或羽絨服,說明天氣是很冷的了,不過霜降到來並不意味着進入冬天,只是秋天到冬天的一個過渡段。那麼,2019年霜降是什麼時候?2019年霜降時間是幾點幾分呢?下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2019年霜降是什麼時候 2019年霜降時間是幾點幾分

2019年霜降是什麼時候 2019年霜降時間是幾點幾分

2019年霜降是什麼時候 

  2019年霜降是:2019年10月24日,01:19:37,九月(小)廿六,星期四

什麼是霜降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着冬天即將開始。

這時黃河流域一般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爲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

霜降三侯

豺乃祭獸: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後再食用。

草木黃落: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

蟄蟲鹹俯: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霜降氣候特點

2019年霜降是什麼時候 2019年霜降時間是幾點幾分 第2張

  霜降氣候特點

由於凍則有霜(有時沒霜則稱“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統稱霜凍。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氣。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

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於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溼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就不一樣了。霜降時節,涼爽的秋風已吹到花城廣州。東北北部、內蒙東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氣溫已在0℃以下。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徵。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區、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爾泰山區、北疆西部山區、東北及內蒙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淮河、漢水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均在50天以下,北緯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雙版納、海南和臺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沒有霜降的地方。

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爲初霜,初霜愈早對作物危害愈大。我國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漸推遲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區外,最早見霜的是大興安嶺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見霜;東北大部、內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現在瀋陽、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薩一線;11月初山東半島、鄭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見霜;我國東部北緯30°左右、漢水、雲南省北緯20°左右的地區要到12月初纔開始見霜;而廈門、廣州到百色、思茅一帶見霜時已是新年過後的1月上旬了。

2019年霜降是什麼時候 2019年霜降時間是幾點幾分 第3張

  霜降氣候特點

霜是地面的水氣遇到寒冷天氣凝結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氣寒冷,大地將產生初霜的現象。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爲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而霜凍是指由於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以下,並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因此,發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生。但是,因爲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生。

霜降養生知識

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峯期。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這時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芥菜。

霜降之時,在五行中屬土,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係上,此時與長夏同屬土,所以應以淡補爲原則,並且要補血氣以養胃。

飲食進補當依據食物的性味、歸經加以區別。飲食養生學側重於根據食物的“性味歸經”來調節人體陰陽,滋養五臟六腑和預防疾病。因此,在傳統養生學中,食物也根據其“性味歸經”而分爲了不同的類型。

2019年霜降是什麼時候 2019年霜降時間是幾點幾分 第4張

  霜降養生知識

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峯期。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這時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芥菜。

霜降之時,在五行中屬土,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係上,此時與長夏同屬土,所以應以淡補爲原則,並且要補血氣以養胃。

飲食進補當依據食物的性味、歸經加以區別。飲食養生學側重於根據食物的“性味歸經”來調節人體陰陽,滋養五臟六腑和預防疾病。因此,在傳統養生學中,食物也根據其“性味歸經”而分爲了不同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