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健康生活 > 教育

閒情偶寄原文及翻譯 李漁閒情偶寄原文及翻譯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6.81K

《閒情偶寄》是古代養生學的經典著作,全書包括《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部》等八個部分,本篇文章節選了《頤養部》的兩篇文章,想要知道《閒情偶寄》講述了什麼的朋友,就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閒情偶寄原文及翻譯 李漁閒情偶寄原文及翻譯

《閒情偶寄》原文

頤養部 ○蔬食

【原文】

吾觀人之一身,眼耳鼻舌,手足軀骸,件件都不可少。其儘可不設而必欲賦之,遂爲萬古生人之累者,獨是口腹二物。口腹具而生計繁矣,生計繁而詐僞奸險之事出矣,詐僞奸險之事出,而五刑不得不設。君不能施其愛育,親不能遂其恩私,造物好生,而亦不能不逆行其志者,皆當日賦形不善,多此二物之累也。

草木無口腹,未嘗不生;山石土壤無飲食,未聞不長養。何事獨異其形,而賦以口腹?即生口腹,亦當使如魚蝦之飲水,蜩螗之吸露,儘可滋生氣力,而爲潛躍飛鳴。若是,則可與世無求,而生人之患熄矣。乃既生以口腹,又復多其嗜慾,使如溪壑之不可厭;多其嗜慾,又復洞其底裏,使如江海之不可填。以致人之一生,竭五官百骸之力,供一物之所耗而不足哉!

吾反覆推詳,不能不於造物是咎。亦知造物於此,未嘗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難移,只得終遂其過。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製。吾輯是編而謬及飲饌,亦是可已不已之事。其止崇儉嗇,不導奢靡者,因不得已而爲造物飾非,亦當慮始計終,而爲庶物弭患。如逞一己之聰明,導千萬人之嗜慾,則匪特禽獸昆蟲無噍類,吾慮風氣所開,日甚一日,焉知不有易牙①復出,烹子求榮,殺嬰兒以媚權奸,如亡隋故事者哉!一誤豈堪再誤,吾不敢不以賦形造物視作覆車。

閒情偶寄原文及翻譯 李漁閒情偶寄原文及翻譯 第2張

聲音之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爲其漸近自然。吾謂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草衣木食②,上古之風,人能疏遠肥膩,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園,不使羊來踏破③,是猶作羲皇④之民,鼓唐虞⑤之腹,與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於世者,棄美名不居,而故異端其說,謂佛法如是,是則謬矣。吾輯《飲饌》一卷,後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儉,一以復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茲在茲,而不忍或忘者矣。

【註釋】

①易牙:春秋時齊桓公的近臣,以善烹調得進。

②草衣木食:以草爲衣,以木爲食。

③腹中菜園不使羊來踏跛:羊,代表肉食。全句意爲:不使腹中蔬菜受肉腥踐踏。

④羲皇:即伏羲氏,古傳說中“三皇”之一。

⑤唐虞:即唐堯、虞舜,皆爲古傳說中的“五帝”。

【譯文】

我看人的身體,眼、耳、鼻、舌、手、足、軀體,每一樣都是不能少的,如果說可以不要,但又不得不具備它,以至於成爲千古以來人的生活大累贅的,只有口和腹這兩樣東西。有了口腹之後,爲了生計的操勞就多了。生計的操勞多了,奸險欺詐虛僞的事情就跟着出現了,奸險欺詐虛僞的事情出現,那麼各種刑罰就不得不設定了。君王不能實施他的仁愛,父母親人不能滿足恩寵家人的願望,造物主喜歡生命而不得不違逆自己的心意,都是當初造人的時候不夠完善,多了這兩樣東西的緣故。

草木沒有口腹,照樣正常生長;山、石、土壤不用飲食,也沒聽說就長不大。爲什麼獨把人類造成特別的形狀,又給予了口腹呢?就算生有口和腹,也該讓人類可以像魚蝦飲水、蟬吸露一樣輕鬆,就可以滋生氣力而跳躍鳴叫。如果能這樣,那麼人也可以與世無求,而活着的人的憂患就可以消除了。然而造物主卻讓人類生了口和腹,又使得人類有很多嗜好和yu望,像溝壑一樣無法滿足;又讓這yu望沒有止境,像江海一樣不能填滿。從而導致人的一生,需要竭盡全身的力氣,供給口腹的消耗都還不夠。

閒情偶寄原文及翻譯 李漁閒情偶寄原文及翻譯 第3張

我反覆推敲思考,不能不把這件事的錯歸咎到造物主身上,也知道造物主在這件事情上也悔恨自己犯了錯誤,但是事實已經定型成了規則,難以改變,只能繼續縱容這種錯誤。唉!規則剛開始制定的時候,千萬不能太草率。我寫這本書談到飲食,本來也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出發點是爲了崇尚節儉,反對奢靡,由此來替造物主掩蓋過失,這也是考慮到大局,爲百姓消除憂患。如果爲了表現個人的聰明,而引起千萬人的飲食嗜慾,不僅禽獸和昆蟲會滅種,而且我擔心嗜慾的風氣一開,一天比一天嚴重,怎麼知道不會出現易牙那樣烹子求榮的人,或出現殺嬰兒向權貴獻媚,重蹈隋朝滅亡覆轍的情形呢?一錯怎能再錯?我不敢不把造物主造人的過錯,當作前車之鑑。

音樂上,絃樂不如管樂,管樂不如聲樂,這是貼近自然的原因。我覺得在飲食上,製作精細的肉不如普通肉,普通肉不如蔬菜,也是因爲逐漸貼近自然。穿着草衣吃素食,是上古時代的民風,人們都遠離肥膩的東西而喜歡吃蔬菜。肚裏裝的都是蔬菜,不去吃鮮美的肉食,還跟上古的人一樣,保持這樣的飲食習慣,這與崇尚古玩是同一個道理。奇怪的是世人拋棄尊古的美名,把這種做法當作異端的教條,說是佛法這麼說的,這就大錯特錯了。我編這一卷《飲饌》,提倡蔬菜而貶斥肉食,一是因爲崇尚節儉,一是爲了復古。對於屠宰這種事極其慎重以及珍惜生命的信條,更是時刻念念在心,一刻也不會忘記。

頤養部 ○筍

【原文】

論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鬆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鮮。《記》曰:“甘受和,白受採。”①鮮即甘之所從出也。此種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園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賣菜傭求活者,不得與焉。然他種蔬食,不論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時有其樂。

至於筍之一物,則斷斷宜在山林,城市所產者,任爾芳鮮,終是筍之剩義。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將筍肉齊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筍而遺肉,則肉爲魚而筍爲熊掌可知矣。購於市者且然,況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筍之法多端,不能悉紀,請以兩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葷用肥豬。”茹齋者②食筍,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則陳味奪鮮,而筍之真趣沒矣。白煮俟熟,略加醬油。從來至美之物,皆利於孤行,此類是也。以之伴葷,則牛羊雞鴨等物,皆非所宜,獨宜於豕,又獨宜於肥。肥非欲其膩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筍,則不見其甘,但覺其鮮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盡當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湯。調和之物,惟醋與酒。此制葷筍之大凡也。筍之爲物,不止孤行並用,各見其美,凡食物中無論葷素,皆當用作調和。

菜中之筍與藥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則諸味皆鮮,但不當用其渣滓,而用其*。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筍之湯,悉留不去,每作一饌,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鮮,而不知有所以鮮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載諸食物,益人者不盡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兩擅其長者,莫過於此。東坡雲:“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不知能醫俗者,亦能醫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註釋】

①甘受和,白受採:出自《禮記》,意爲甘美的的東西容易調味,潔白的東西容易着色。

②茹齋者:吃齋飯素食的人。茹:吃。

【譯文】

要講到蔬菜的美味,就是清淡、乾淨、芳香、鬆脆這幾樣。人們不知蔬菜的美味是在肉食之上,可以用鮮這個字來形容。《禮記》上說:“甘受和,白受採。”鮮是甘美的來源。這種享受,只有山裏的和尚、野外的人家和那些親自種植的人才能夠得到,城市裏向菜販子購買蔬菜的人,是享受不到的。但是別的蔬菜,不管是城市還是山林,只要住所旁邊有菜圃的人家都可以種,隨時摘隨時吃,也可以享受這種樂趣。

至於筍這種東西,好的就只能是生長在山林,城市裏出產的,再怎麼芳香鮮美,都只是筍的次品。這是蔬菜中味道最好的,肥羊乳豬,怎能相比?只要筍和肉同鍋煮,合盛在一個盆裏,人們都只吃筍而留下肉,從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筍比肉更可貴。在市場上買的尚且如此,何況山裏剛剛挖出來的呢?

吃筍的方法有很多種,不能記錄周全,用兩句話概括:“素宜白水,葷用肥豬。”吃齋的人如果在煮筍的時候拌上別的東西,再調上香油,那些東西的味道會把筍的鮮味奪走,筍的真正美味就失去了。正確的做法是用白水煮熟,略加點醬油。最美好的東西適宜單獨做,筍就是這樣。用來和肉食一起煮時,牛羊雞鴨等都不合適,惟獨豬肉合適,還特別適宜和肥肉一起煮。不要肥肉的肥膩,而要肥肉的甘,甘味被筍吸入,而後感覺不到這種甘,只覺得鮮到了極點。快煮熟時,肥肉都要去掉,湯也不要多留,只留下一半,再加上清湯。調味的作料,只用醋和酒。這是燒製葷筍的大致方法。筍這種東西,不管單吃還是合煮都能表現出美味,而且食物中不論葷的素的,都可以用來作筍的調和物。

蔬菜中的筍就像中藥中的甘草一樣,都是必需的東西,含有這種東西的食物都會很鮮,只是不應用渣滓,而用汁液。會做菜的廚師,只要有煮筍的湯,就留着,每做一個菜都拿來調和。吃的人只是覺得很鮮,而不知道鮮的原因在於筍。《本草》中記載的多種食物,對人有好處的不一定可口,可口的不一定對人有好處,想要兩全其美,沒有比筍更好的了。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卻不曉得能醫俗病的東西也能夠醫瘦病,區別只在於已成竹還是未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