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臭碴子是什麼 臭碴子是怎麼製作的

欄目: 天氣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1.28W

導語:北方很多地方得人們都喜歡吃臭碴子,之所以叫此名字,其實是因爲它本身存在着一個味道,而這個味道對於喜歡吃的來人來說,自然是覺得香了。那麼,到底所謂臭碴子是什麼呢?臭碴子是怎麼製作的?一起來了解。

臭碴子是什麼 

臭碴子是什麼 臭碴子是怎麼製作的

臭碴子

臭碴子又叫酸湯子、湯子、餷子,是流行於東北地區的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及黑龍江東部一帶的特色小吃,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麪條樣的主食。

臭碴子是怎麼製作的?

將玉米碎(苞米碴子)洗淨,置廚房內陰涼處,用冷水浸泡十數日(時限依室溫而定),使其自然發酵。待微有酸味時,撈出清洗後,用水磨磨成糊狀(俗稱水面),再用布口袋控去適當的水分,之後取出放在陰涼處或者是團起來放在室外冷凍,以避免變質。在食用時,鍋內放清水燒開,待水燒開後,將成團的湯麪放入鍋裏氽一下,等到表面呈半透明狀時,撈出置於盆內,用勺子或筷子將麪糰打散,再用勺子取適量開水倒在湯麪上,同時不斷攪拌,使湯麪更多地熟化,產生足夠的粘度,攪拌均勻備用。

維持鍋內的水沸騰,取適當大小一團湯麪合在雙手中間,雙手十指用力內合,壓在麪糰上,使其在壓力作用下進入夾在一個指縫內的湯套裏。(湯套:是將一薄鐵片剪成一個銳角的扇面,然後將其捲成的一喇叭狀小鐵筒。製成的湯套大約一寸半長,大頭比手指略粗,小頭比筷子略細,使用時大頭朝手心方向,小頭從指縫間穿出。)同時需要甩動雙臂,使得湯麪從湯套內躥出後在空中被甩成弧線狀,落到下面沸騰的開水鍋裏。擠一下,躥出一條,需要避免甩到鍋外面,也要鍋內的麪條堆積一處,粘連成團,如果成堆,及時用勺子攪開,等到面全擠完後煮上片刻,即可連湯盛起食用。 如沒有湯套,也可用手攥,讓面從虎口擠出,只是這種條粗細不均。因爲是用雙手“攥”出來的,所以做這種食品的過程叫“攥湯子”。

臭碴子食用危害:

臭碴子是什麼 臭碴子是怎麼製作的 第2張

臭碴子中毒

導致酵米麪食物中毒。酵米麪食物中毒稱爲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麪亞種食物中毒。在我國廣東、廣西、四川、雲南以及北方等地農村,民間常用各種粗糧放於水中浸泡,使之發酵做成酵米麪,再製成各種食品,常因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麪黃桿菌)污染酵米麪而發生食物中毒,東北地區也稱之爲臭米麪食物中毒。北方多以酵米麪製作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南方多爲糯玉米泡製後做成湯圓。本中毒發病急、病情嚴重、發展迅速,病死率高達30~90%,至今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在廣西百色、河池地區一帶山區農村常有吃酵米麪(壯族俗稱吊粑,苗族俗稱湯粑)的習慣,由此引發的酵米麪中毒頻頻發生,給人民羣衆 健康 造成了嚴重危害。

製作酵米麪的原料甚多,如玉米、高梁米、小黃米、大黃米、小米、稗子米等其中的一種或兩種糧食用水浸泡,浸泡時間的長短因氣溫的高低而不同,一般約一個月左右,氣溫高時只需10天左右。經水淘洗後溼磨成糊狀水面子,用布兜起自然濾幹或用柴草灰吸去過多的水分而成,含水30%左右,帶有不同程度的酸臭味。由於椰毒假單胞菌廣泛分佈於外環境,因此在長時間酵米麪製作過程中很容易受該菌的污染,這些食物十分適合它的生長,在適當的溫度(20~30℃)等條件下能產生大量毒性很強的米酵菌酸(BA)和毒黃素(TF),對中毒者身體危害極爲嚴重。所以不管哪種原料,也不論泡製過程如何,儘量不要食用酵米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