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穀雨可以掃墓嗎 穀雨節氣能不能去掃墓

欄目: 天氣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1.89W

導語:穀雨可以掃墓嗎?穀雨在清明節氣之後,而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在清明的時候掃墓。但是,每個地方掃墓的時間都不盡相同,有的地方也會選擇在穀雨的時候去掃墓。到底穀雨節氣能不能去掃墓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穀雨是否有相關掃墓習俗。

穀雨可以掃墓嗎 穀雨節氣能不能去掃墓

穀雨可以掃墓嗎 穀雨節氣能不能去掃墓

穀雨掃墓嗎

穀雨是可以掃墓的。只是不同地方風俗不一樣,有一些差別。

說穀雨不掃墓的有兩種說法:

1、穀雨,是農作物生長的季節,需要照顧好這些命根子,要努力幹活了,因此要趕在穀雨之前的清明祭祖。

2、穀雨墓門已關閉,紙錢等祖先無法獲得,因此趕在穀雨之前的清明祭祖。

其實,《淮南子·天文訓》關於清明和穀雨的記載是這樣的。“指卯中繩,春分則雷行,音比蕤賓。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音比仲呂。加十五日指辰,則穀雨,音比姑洗。”就不抄翻譯了,翻譯過來一樣不好懂,大概的意思是淮南子用了音律和北斗星勺子把指向位置共同來說明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這裏我們可以看護清明在前,穀雨在後。

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頒佈了《太初曆》,裏面正式收錄了二十四節氣。《太初曆》用了97年,到了西漢末年,劉歆把太初曆加以修改,稱爲三統曆,三統曆把“清明”、“穀雨”顛倒順序。三統曆用了93年,到了東漢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編制了四分曆,恢復《淮南子·天文訓》中二十四節氣的順序,一直用到今天。也就是從公元前100年淮南王劉安正式確立二十四節氣到今天這2100多年曆史中,只有93年清明是在穀雨之後的。

掃墓是怎麼來的?

穀雨可以掃墓嗎 穀雨節氣能不能去掃墓 第2張

掃墓由來

民間傳說中寒食掃墓的源頭,則有兩說。一說三國時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後朝廷卻沒有爲之蓋廟,於是百姓在寒食期間于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後朝廷自省措置不當,正式附祭諸葛亮於先祖(劉備)廟,但寒食野祭的風俗卻已經形成,並演變爲各人祭掃先人的墳墓;另一說則稱寒食掃墓的習俗與寒食節同時形成於春秋時期,都因紀念隱士介子推而起。

還有人認爲,寒食掃墓來源上古先民在春分時祭祀高禖的習俗。高禖即高母,在人們只認其母,不認其父的原始社會,高母就是祖先。祀高禖就是祀祖先。而寒食節的原本節期就在二月下半月,在時間上與古時祀高禖的時節是一致的,故唐玄宗立寒食爲祀祖節。後世寒食節縮減成最後三天或兩天,或者直接與清明節結合在一起,所以寒食掃墓也就成爲清明掃墓了。

更有人作“釜底抽薪”之論:不僅寒食掃墓不自唐玄宗始,連清明掃墓亦非從寒食節俗轉化而來。據《唐會要》卷二十一《緣陵禮物》載,永徽二年(651),有關部門向高宗奏呈:先帝(唐太宗)在世時,逢"朔、望、冬至、夏至伏、臘、清明、社(日)"向獻陵(即唐高祖墓)"上食",先帝的喪期已結束,陛下也宜循行故例。高宗“從之”。可見李唐皇家清明墓祭的制度自唐太宗時就已確立。再往前溯,又可發現這一禮制實際上在漢代就已形成,唐章懷太子在爲《後漢書》作注時,便引用了應劭的《漢官儀》:“秦始皇起寢於墓側,漢因而不改,諸陵寢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三伏、社、臘及四時上飯其親。”應劭所謂“二十四氣”,自當包括清明在內。因爲早在《淮南子》及緯書《易通卦驗》、《孝經援神契》這些漢代的著錄中,二十四氣就已經跟現今的二十四氣完全一致了。

穀雨可以掃墓嗎 穀雨節氣能不能去掃墓 第3張

掃墓

那麼,漢代的清明墓祭又是因襲什麼傳統?“二十四氣”皆有墓祭又是如何改變成唐初的“惟朔、望、冬至、夏至伏、臘、清明、社上食”的呢?唐皇家的清明墓祭與已經流行於民間的寒食上墳是並行不悖各有所本,還是同源殊流而最終合一呢?看來,不把這些問題一一辨析清楚,是無法徹底揭示清明掃墓之由來的謎底。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爲躲避後母驪姬,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逃亡國外,他們逃到衛國時吃不上飯,又貧病交加,在絕望之時,介子推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謊說是野兔肉煮給重耳吃。後來有人告訴了實情,重耳才知道。19年後,重耳重又回國,做了晉國的國君即晉文公。他論功行賞,大封功臣,卻惟獨忘了對他忠貞不二的介子推。待人提醒,重耳想起舊事,派人去請時,介子推避而不見。晉文公親自登門去請,方知介子推已背了老母親躲進了綿山,於是派人上山搜尋也未找到。晉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順,要是縱火燒山,他準會揹着老母親跑下山來。可是,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倆也沒出來,後來在一株枯柳旁發現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燒死了,介子推的脊樑堵着大柳樹樹洞,洞內藏着他留下的一塊衣襟,上面用鮮血寫着一首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做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亡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致清明覆清明。”晉文公看後十分感動,放聲痛哭,將他母子二人安葬在綿山,改綿山爲介山,並建廟紀念。爲了銘記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天定爲“寒食節”,每年這一天嚴禁煙火,只吃冷食。第三年寒食節,晉文公率羣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發現那株枯柳死而復活,便給那株柳樹賜名“清明柳”,規定從寒食到清明,人們都要祭奠介子推。以後漸將寒食節與清明相混淆,將寒食掃墓混爲清明掃墓,清明逐漸代替了寒食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