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北方立春吃什麼食物 24節氣立春北方人吃這兩種食物

欄目: 天氣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8.82K

導語:北方立春吃什麼食物呢?我們都知道,不管是節日還是節氣,南北方所吃的傳統食物都是不同的,即立春節氣所吃的食物南北方有很大的差別。北方人立春吃的啥呢?以下爲您介紹,24節氣立春北方人吃這兩種食物。

北方立春吃什麼食物 24節氣立春北方人吃這兩種食物

北方立春吃什麼食物 24節氣立春北方人吃這兩種食物

立春

北方立春吃什麼食物:吃春盤

自唐朝起,民間還普遍流傳有吃春盤的立春食俗。如南宋後期陳元靚所撰的《歲時廣記》一書引唐代《四時寶鏡》記載:“立春日,都人做春餅、生菜,號‘春盤’。”春盤一詞也屢見於唐代的詩詞作品中,如詩人岑參在《送楊千趁歲赴汝南郡覲省便成婚》一詩中就曾這樣寫道:“汝南遙倚望,早去及春盤。”到了宋代這一習俗更加普遍,北宋大詞人蘇軾曾在其詩詞作品中多次提及這一習俗,如“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愁聞塞曲吹蘆管,喜見春盤得蓼芽”;而南宋大詩人陸游在其《[感皇恩]伯禮立春日生日》和《[木蘭花]立春日作》兩詞中亦分別有“正好春盤細生菜”、“春盤春酒年年好”這樣的詩句。到了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正月·春盤》中載:“新春日獻辛盤。雖士庶之家,亦必割雞豚,炊麪餅,而雜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蔥,沖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紅蘿蔔,名曰‘咬春’。”

據考證,春盤實際上是由魏晉時期的五辛盤發展演變而來。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引西晉周處《風土記》曰:“元日造五辛盤,正元日五薰煉形。”南朝詩人庾信的《歲盡應令詩》中也有“聊開柏葉酒,試奠五辛盤”這樣的句子。所謂五辛即五種辛味蔬菜,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雜合食之,取迎新之義,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其實,古時人們吃五辛盤不僅僅如李時珍所說的那樣是爲了“取迎新之義”,同時也是了爲了散發五臟之氣、健身防疫。按照現代科學觀點,春節之際,寒盡春來,正是易患感冒的時候,用五辛來疏通髒氣,發散表汗,對於預防時疫流感,無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到了唐宋時期,人們對五辛盤作了改進,增加了一些時令蔬菜,使其從單調的辛辣變爲色香味俱佳的翠縷紅絲,併名之曰“春盤”。

北方立春吃什麼食物:蘿蔔

立春這一日,我國民間“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蔔。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還可以增強婦女的生育機能,立春蘿蔔又稱爲“子孫蘿蔔”。

過去“咬春”就是買個蘿蔔來吃,因爲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這一日從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擔子在衚衕裏吆喝:“蘿蔔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蔔給孩子咬咬春。

李時珍對蘿蔔更是讚譽有加,認爲它“根葉皆可生,可熟,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您看,李時珍開出了一串蘿蔔的食譜。而且,蘿蔔還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它可祛痰、通氣、止咳,甚至解酒、解毒、補脾胃、御風寒。由此可見,吃蘿蔔表面看來僅是一種風俗,實際上它是古人關於營養、健身、祛病的經驗之談。

民間也有“蘿蔔上市,醫生沒事”的記載。蘿蔔中還有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的廢物,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尤其是白蘿蔔或者水蘿蔔,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進消化的作用。通常,酶能夠吸收食物中的澱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積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預防胃痛和胃潰瘍。

什麼是春盤

北方立春吃什麼食物 24節氣立春北方人吃這兩種食物 第2張

立春

唐宋時有一種“春盤”,是用綾羅假花或金雞玉燕插在盤中做成陳設品,用以傳達對春天的熱望。可惜古代種種豐富的節俗,到今天總是隻有關於吃的內容被保留下來。

談起歷史上立春這一天的節俗,不免要說到“春盤”。“春盤”的形式之一,是人們把各種新生的鮮嫩蔬菜盛放在盤中,互相饋贈。如杜甫《立春》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蘇軾詩作中更是有“青蒿黃韭簇春盤”、“喜見春盤得蓼芽”、“蓼芽蒿筍薦春盤”等描述,可見“春盤”是蓼芽、蒿、筍、韭等菜蔬的集合。這些“生菜”用薄餅捲起來吃,與今天的“春餅”相近。

不過唐宋時代還有另一種“春盤”。唐人歐陽詹有《春盤賦》寫道:“多事佳人,假盤盂而作地,疏綺繡以爲春。叢林具秀,百卉爭新……研祕思於金閨,同獻壽乎瑤席……故得事隨意制,物逐情裁,當筵而珍奇競集,下手乃芬馨亂開。”它很細緻地描寫了唐代女性競相用羅帛剪製出各種生動鮮豔的花卉,綴接到假花枝上,插在盤中,製造出滿盤春色。在立春這一天,將如此的春盤陳設在宴席上,作爲應節的裝點。《武林舊事》則記,南宋宮廷在立春這一天,“後苑造辦春盤,供進,及分賜貴邸宰臣巨璫,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翠縷紅絲”應當是指各種新蔬,“金雞玉燕”則顯然是精美貴重的工藝品,因此一個春盤就要“直(值)萬錢”。如此奢侈的春盤,雖然也還盛有青菜,但金玉製作的雞、燕喧賓奪主,其作用大概也是作爲陳設,渲染節日氣氛了。

用綾羅花草、金雞玉燕製作的春盤,應當是“剪綵”風俗的一種延伸。從南北朝起,在立春這一天,女性們都要用彩色綾羅剪出春燕、春幡以及花鳥等形象,簪在髮髻上,表示迎春之意。如唐人李遠《立春日》詩:“釵斜穿彩燕,羅薄剪春蟲。巧着金刀力,寒侵玉指風。娉婷何處戴,山鬢綠成藂。”再如徐淑妃《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剪綵花應制》:“密葉因裁吐,新花逐剪舒。”另外,南北朝時,正月元日的節日活動中還有一項特定內容———剪刻出雞的形象,粘貼在門戶上。但是,入唐以後,元日的這項風俗逐漸與人日、立春的節俗相混,如徐延壽《人日剪綵》:“閨婦持刀坐,自憐裁剪新。葉催情綴色,花寄手成春。帖燕留妝戸,粘雞待餉人。”崔日用《奉和立春遊苑迎春應制》:“剪綺裁紅妙春色,宮梅殿柳識天情。瑤筐彩燕先呈瑞,金縷晨雞未學鳴。”兩首作品分別描寫女性在人日、立春不僅剪燕,同時也剪雞。南宋宮廷的春盤裝飾金雞玉燕,顯然是這一古老習俗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