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2019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2019年什麼時候進伏天

欄目: 天氣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1.66W

導語:入伏之後,我國一年中最熱時節便到來了,這將是一段長達40天之久的難熬日子,尤其夏至的第四個庚日之後,也就是中伏期間,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這段時間高溫天氣最爲頻繁。不過,每年入伏時間都不是固定的,那麼,2019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一般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是入伏時間,利用天支算法便可算得。現在我們就來算算2019年什麼時候進伏天吧。

2019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2019年什麼時候進伏天

2019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2019年什麼時候進伏天

2019三伏天

2019三伏天從2019年7月12日開始,具體時間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農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農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農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農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農曆七月二十)

入伏是夏至的第三個庚日,庚日怎麼計算呢?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三個庚日爲初伏。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爲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爲20天。伏,是避暑之意。從夏至開始,晝短夜長,熱的中間潛伏着寒冷的因素,人們常用“熱在三伏”這句話來形容盛夏的氣候特點。這種說法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秦代,就把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叫做伏天了。朔日:讀音:shuòrì農曆每月初一是朔日,朔日當天的月亮稱爲朔月,朔月是看不見的。由朔月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傍晚時分在西方的天邊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月牙兒,稱爲新月。農曆每月十五是望日(因爲採用的定朔法,望日可能落在十六,因此纔會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個說法。)望日當天的月亮稱爲望月,望月又稱滿月,月影呈圓形。人們把每月朔月,望月這樣循環的變化過程稱爲朔望月。就是農曆的一個月。

 三伏天的起源

2019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2019年什麼時候進伏天 第2張

三伏天

伏天的說法據說歷史相當久遠,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雲:“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張守節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爲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時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着很多食俗。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7月7日節氣是小暑,古籍《羣芳譜》中說:“暑期之此尚未極也。”因爲小暑過後,全年最熱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熱的日子,又是陰起陽降的時候。《漢書·郊祀志注》中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爲藏伏,因名伏日。”夏至這天白晝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爲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後日照時間一天比一天少了,氣溫卻一天比一天持續升高,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的時候開始入伏,俗話說:“小暑大暑緊相連,氣溫升高熱炎炎”。這段時間叫數伏天。

數伏天氣要一個多月,古人把這段時間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組成。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個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個庚日在立秋之前,那麼中伏就需20天,俗稱兩個中伏;若在立秋之後,中伏就是1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叫末伏。例如:2007年初伏第一天是庚子日,時間是7月15日、中伏庚申日,7月25日、末伏庚辰日,8月14日。8月23日是末伏第十天,以後就出伏了,隨着日照時間縮短,天氣也一天比一天涼爽了。

“伏”,乃是藏陰氣於熾熱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與五行搭配中屬金。金怕火,在數伏天氣中逐日消減,因此古人以庚日來計“伏”。入伏以後,暴雨易形成洪水,稱爲“伏汛”。農諺說:“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農民喜,小暑防洪別忘記”。因此,數伏天氣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國用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爲一週期的紀日方法,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據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開始,至今從未錯記,是中國曆法史上的一個奇蹟。由於干支紀日與農曆各月無一定對應規律可循,除推算個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領域目前很少使用,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龍”等雜節氣時才使用。

瞭解更多,請看》》》三伏天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