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世界之窗 > 資訊

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 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欄目: 資訊 / 發佈於: / 人氣:2.08W

導讀:隨着端午節的臨近,打擊愛都開始包起糉子來,有些家庭不包糉子的話,也會去買糉子回來煮好端午的時候吃,即使不愛吃糉子也會購買,這是端午節特有的習俗活動,不能缺少。那麼,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有哪些?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 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

一般認爲,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糉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糉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糉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衆的心裏願望而已。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實際上,爲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糉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糉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糉的民間風俗。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糉。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 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第2張

糉子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糉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即果品入糉。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糉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糉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糉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糉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糉、赤豆糉、蠶豆糉、棗子糉、玫瑰糉、瓜仁糉、豆沙豬油糉、棗泥豬油糉等。鹹味有豬肉糉、火腿糉、香腸糉、蝦仁糉、肉丁糉等,但以豬肉糉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糉、豆蓉糉、冬菇糉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糉兩味的“雙拼糉”.這些糉子均以佐糉的不同味道,使得糉子家族異彩紛呈。

端午節的飲食習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糉子。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是在晉代,它是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諸國。

糉子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靈。從糉子的古稱“角黍”可溯其源。“黍”原爲中國北方的一種農作物,五月成熟。古人用菰葉包上黍米,成爲類似祭壇上牛頭的形狀,作爲祭品,稱“角黍”、“角糉”。東晉範注《祠制》中說:“仲夏薦角黍。”說明當時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靈的習俗。

糉子作爲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但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則是在晉代,這一時期,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了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

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 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第3張

糉子

到了唐代,糉子已成爲節日和民間四季出現於市場的美味食品。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即果品入糉。元代時,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核桃等,品種更加豐富。

明清兩代,糉子更是作爲一種吉祥食品。相傳,那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在赴考場前,要吃家中特意給他們包的細長像毛筆的糉子,稱“筆糉”,取其諧音“必中”,爲討吉言口彩。另一說法,這種“筆糉”吃到肚裏,考場答卷,可妙筆生花。

如今,糉子與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餅一起,被稱爲中國的三大節令食品。每年五月初,很多家庭都要浸泡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繁多。

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根據民間的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史記》的記載中,人們可以瞭解到,屈原是楚國的大臣。屈原一心想着聯和齊國對抗秦國。然而,屈原的想法卻遭到了反對,最後屈原遭遇陷害,被貶黜。在流放期間,當屈原得知楚國被秦國攻破之後,傷心欲絕,抱石投汨羅江。

端午節吃糉子的意義

據悉,在屈原死後,楚國的老百姓都悲痛萬分。爲了不讓屈原的屍體,遭到魚蝦的侵蝕。人們都自發的向江中投糉子。端午節吃糉子的意義是什麼?就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一節日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 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第4張

糉子

端午節爲什麼包糉子

民間也有其他的一些說法,但是,流傳最爲廣泛的就是爲了紀念屈原。端午節吃糉子的意義是什麼?端午節吃糉子,就是爲了表示人們對屈原的懷念和崇敬。

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

在端午節吃糉子已經成爲了一個特定的節日習俗,無論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會在這一天吃糉子。在這一天,人們都會透過吃糉子來祭奠屈原。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改變,人們依然承襲着傳統。都會選擇在端午節這一天賽龍舟、吃糉子。這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是一種精神的慰藉。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儘管不同的地區,糉子的種類很多,然而,吃糉子的意義都是一樣的。

結語:以上是萬年曆小編整理的“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