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是什麼

欄目: 天氣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3.34W

導語:端午節是我國重大的傳統節日,糉子又稱“角黍”、“筒糉”,清香帶有嚼勁,吃上一口美滋滋的。端午有很多豐富多彩的習俗活動,如賽龍舟最爲熱鬧非凡。除此之外還有掛艾草與菖蒲、放風箏、戴香包等特色民間風俗。而糉子是最爲代表性的,北以甜糉、南以鹹糉爲主。那麼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是什麼?本站爲您介紹吧。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是什麼


端午節吃糉子這一習俗,由來已久。糉子古稱“角黍”,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糉子又稱“角黍”、“筒糉”,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由糉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爲紀念屈原而流傳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可能大家還不知道,就在前幾年,江西德安縣宋代古墓出土了兩個實物糉子,據考證,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糉。

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而來。戰國末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然後又派節使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穿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向楚懷王陳述,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把屈原驅逐出郢都。楚懷王去了秦國就被軟禁起來,楚懷王后來憂鬱成疾,悔恨交加,二年後客死在長安。到後來楚懷王之子楚頃襄王即位,秦國陸續派兵攻打楚國,勢如破竹,頃襄王狼狽逃出京城,郢城被秦兵攻佔後。屈原在流放的路上,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都城被攻陷的消息後,心如死灰,仰天哀嚎一聲,便跳進了湍急的汨羅江,這天正是是農曆五月初五。

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糉子作爲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亦傳播甚遠。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糉子一詞誕生於盜墓界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誕生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糉子作爲紀念。並且糉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江南的糉子名聲最盛,做法也複雜,尤其是餡,變化多樣。和北方糉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糉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稻草灰湯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糉子一詞最早誕生於盜墓界,意指沒腐爛但已屍變的屍體,又細分爲肉糉子、血糉子等等,這些在《鬼吹燈》《盜墓筆記》中均有記載。傳說汨羅江底有一春秋時期的大墓,戰國時楚地有位倒鬥宗師屈原對此墓覬覦已久,經他反覆研究發現糯米是治屍最佳之物,其中,以黑糯米爲最。黑糯米可以降殭屍,白糯米可以治屍毒。屈原用菰葉包裹糯米,下鬥既可作爲食物又能降屍,一舉兩得,這一天正好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世盜墓者爲了紀念盜墓宗師屈原,每年端午在盜墓界就有了吃糉子的習俗,後來這一習俗傳播開來。翠綠的菰葉融合了香黏的糯米,一根細線守護了倒鬥者的靈魂,啊,那是屈原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