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世界之窗 > 資訊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 糉子的來歷簡介

欄目: 資訊 / 發佈於: / 人氣:5.15K

導讀: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亙古不變的傳統習俗,人們對於自古就傳下來習俗沒有什麼異議,但是也從不究其原因是爲何,如果你不知道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那麼這個糉子是沒有靈魂的,所以可以多多瞭解一下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糉子的來歷簡介。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 糉子的來歷簡介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 糉子的來歷簡介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 糉子的來歷簡介

糉子又稱“角黍”、“筒糉”,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由糉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爲紀念屈原而流傳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可能大家還不知道,就在前幾年,江西德安縣宋代古墓出土了兩個實物糉子,據考證,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糉。

查找相關資料才發現,原來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而來。戰國末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然後又派節使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穿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向楚懷王陳述,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把屈原驅逐出郢都。楚懷王去了秦國就被軟禁起來,楚懷王后來憂鬱成疾,悔恨交加,二年後客死在長安。到後來楚懷王之子楚頃襄王即位,秦國陸續派兵攻打楚國,勢如破竹,頃襄王狼狽逃出京城,郢城被秦兵攻佔後。屈原在流放的路上,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都城被攻陷的消息後,心如死灰,仰天哀嚎一聲,便跳進了湍急的汨羅江,這天正是是農曆五月初五。

汨羅江附近的漁夫和周圍的百姓,聽說屈原跳江自盡的消息後,都划船來到江上,駕龍舟爭爭相打撈屈原的屍體,並鳴鑼擂鼓驅趕蛟龍。爲了防止魚蝦破壞屈原的軀體,他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裏,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用來迷昏惡龍野獸。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 糉子的來歷簡介 第2張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 糉子的來歷簡介

端午節吃糉子的傳說故事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端午節吃糉子有何作用

1、求子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糉寓意求子。九子糉是糉子的一種,即爲九隻糉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糉大多是作爲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爲“糉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糉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糉子”是“衆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2、功名得中

因爲“糉”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時寓意學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糉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 糉子的來歷簡介 第3張

端午節吃糉子有何作用

3、光宗耀祖

因爲“糉”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糉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要注意什麼

1、不宜多食

糉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如果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脹。因此正常人每次也要少吃一點,吃糉子的同時可搭配蔬菜、水果,以幫助腸、胃蠕動,避免消化不良,但不要與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一起食用,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2、空腹不宜吃糉子

如空腹吃糉子,糯米就會在胃裏停留很長的時間,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舊病復發。

3、不宜食用剛從冰箱裏拿出來的糉子

有些人喜歡把糉子放冰箱後冰一段時間再吃,這樣的糉子又硬又冷,對有胃病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最好取出來後,充分加熱變軟後再吃。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 糉子的來歷簡介 第4張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4、吃糉子時不宜喝冷飲

吃糉子的時候不要喝冷飲,喝冷的東西更容易讓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讓人感覺到滯脹。

5、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糉子

糉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纖維質,含過多脂肪、鹽、糖,專家建議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