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世界之窗 > 資訊

冬至餃子夏至面的來歷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欄目: 資訊 / 發佈於: / 人氣:2.86W

關於冬至我們有很多的俗語,其中很多人尤其是北方的朋友比較熟悉的是,冬至餃子夏至面這一句。那麼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夏至爲什麼要吃麪呢?下面就請和萬年曆小編一起來詳細看看關於冬至餃子夏至面的來歷吧。

冬至餃子夏至面的來歷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餃子夏至面的來歷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餃子夏至面的來歷

爲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夏至要吃麪呢?這都與當時的季節天氣有關。據說,冬至吃餃子,是防凍禦寒的良方。華北、華東、中原一帶民諺日:“冬至吃餃子,不再凍耳朵。”這來白於一個動人的民間傳說。東漢時期。有位叫張仲景的名醫,各種疑難病症,經他治療都能藥到病除。有一年冬天,張仲景的家鄉南陽一帶天氣奇冷,不少人耳朵生了凍瘡。張仲景就讓弟弟在村中一塊空地上搭起栩子,盤卜大鍋臺,然後把辣椒和一些祛寒藥物放到鍋裏熬,又把用麪皮、羊肉包成的食物“嬌耳”下鍋煮。煮好後發給梅個生瘡者一碗藥湯、兩個“嬌耳”,張仲景把這叫做“祛寒嬌耳湯”。據說病人吃後渾身發暖,兩耳發熱。凍瘡很快就好了。因爲張仲景是在冬至這天施捨“祛寒嬌耳湯”的,後來又是在冬至這天去世的,所以爲紀念這位妙手回春的名醫,從此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餃子。

至於這一傳說可靠程度如何,還難以完全定論。其實。從公元五世紀起,餃子已是黃河流域人民改善生活的麪食之一了。當時餃子與餛飩系同一種食品。宋代以後名稱逐步演變爲“角子”、“餃“,、“餃子”。在我國北方部分地區的漢族人和回族人也把它叫做“扁食”,膠東一帶還稱之爲“情值”。我國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它的時令食品。民間過大年都要吃餃子。冬至古時曾經是年節,所以人們也要吃餃子。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好吃不過餃子”。尤其人們辛勤勞作了一年,來到天寒地凍的冬至時節,趁過節之機,吃上一頓這種有皮有餡,主副食合一,出鍋後熱騰騰、香噴噴的美食,既可補養身體,又能大飽I1福,該是多麼愜愈的事啊!

冬至餃子夏至面的來歷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第2張

夏至面

夏至吃麪。也有悠久的歷史。據文獻記載,在魏臂時,我國已有伏日吃麪的習俗。(魏氏春秋)中說,三國時人稱“傅粉何郎”的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道何晏面色玉白不是抹粉抹出來的。這段史實中所謂的“湯餅”,就是今天的熱湯麪片,即今天北京的所言的“揪片兒”。山東、河北、河南一帶人們除把麪餅拼薄揪成面片做湯麪的吃法外,還用刀切成手指肚大小的棱形薄片,在綠豆湯中煮。稱爲“面棋子”或“綠豆棋子”。當時的湯餅,即後世麪條、湯麪的先河。在夏至時節吃麪,是享大自然之踢,也與當時的季節天氣有關。我國黃河流城民諺日:“芒種三日見麥花。”夏至前後正是新麥應時之季,人們吃麪首先具備了物質基礎。而且撰麪條也比較簡單易行。做着方便,吃着也方便。

同時,這期間天氣炎熱多雨,人們爲了吃熱面發汗去溼,吃涼麪降沮祛火,也正好趁過夏至節改善生活,補養身體。

總之,“冬至餃子夏至面”這一民間俗信,很有科學道理。冬季飲食,人喜醉香;夏季飲食,人喜清爽。“冬至餃子夏至面”,適合人體的生理特點,有益於健體養生;同時也適合農時季節和自然環境條件的變化,是值得提們的良俗。

 冬至大似年是什麼意思

冬至餃子夏至面的來歷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第3張

冬至

俗話說“冬至大似年”,古人一直把冬至當作另一個新年來過的,據說先秦君王每逢冬至便接連五天不理朝政,在內宮聽音樂。漢代的皇帝繼承先秦天子的遺風,冬至之日也在宮內聽八音。漢朝以後,人們也一直把冬至作爲一個特定的節日來過。宋朝有“冬至三H之內,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做節。”“吳門風俗多重至節,謂日肥冬瘦年,互送節物。”

據《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明代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己巳年)以前,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冬至節都是很熱鬧的。

己巳年“土木之變”(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被清軍俘虜)後此節頓廢。但此後,民間一直還在過冬至節。

民間的冬至習俗也很豐富,“冬至餛飩夏至面”是有講究的。古代曆法家常將曆法中的上元積年與想象中的宇宙開闢時代相聯繫,宇宙是由混沌狀態演化而來的,而上元積年的元H都始於冬至。所以,冬至吃餛飩,含有紀念宇宙開闢的意思。

歷代統治者在冬至這一天都要祭天。北京天壇公園裏的圜丘就是明清皇帝祭天的地方。圜丘由三層漢白玉石砌成,每層石塊的塊數均爲九的倍數,以象徵天爲陽數。

讀者也許不能理解冬至爲什麼要祭天。陽爲天,陰爲地,冬天寒冷陰盛,應該祭地呀。古人卻不這樣認爲,夏至雖陽氣達到極盛,卻是陰氣開始回升之時。冬至雖然陰氣達到極盛,卻是陽氣開始回升之時。故自夏至開始代表陰,爲地;自冬至開始代表陽,爲天。所以,明清時,夏至於北京地壇方澤祀地,冬至於天壇圜丘祭天。

舊日的種種習俗,隨着歲月的流逝,大多躲進了典籍和野史之中,如今只留下一些有關冬至的民諺,如“冬在頭,賣被去買牛;冬至後,賣牛去買被。”意思是說,冬至這天如果是在農曆月初,這年冬天就暖,如果在月末就冷。再如說“晴前冬至落到年。幹冬至,邋遢年。”這是以冬至這天是否下雨來預測當年的旱澇。這些諺語只能說是老百姓的經驗總結,反映了人們的某種認識,至於科學不科學,還要做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