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健康生活 世界之窗 解夢大全 生肖 星座 火車查詢 節日
當前位置:秒懂生活集 > 節日 > 節日習俗

2020年夜飯有什麼好菜 2020年夜飯菜譜推薦

欄目: 節日習俗 / 發佈於: / 人氣:2.97W

導語:還有最後半個月就要過年了,很多地方都已經開始爲過年做準備了,雞鴨魚肉都是不能少的,而且過年的菜譜還要寓意好。那麼你準備2020年夜飯有什麼好菜呢?小編蒐羅了一份2020年夜飯菜譜推薦給大家。

2020年夜飯有什麼好菜 2020年夜飯菜譜推薦

2020年夜飯有什麼好菜 2020年夜飯菜譜推薦

2020年夜飯有什麼好菜 2020年夜飯菜譜推薦

年夜飯菜譜:步步高昇

材料:排骨、茴香、元蔥片、胡蘿蔔片、火腿塊、醋、蔥、姜、香菜、料酒、鹽、生抽、白糖、油。

做法:

1、買回的排骨洗淨後,在沸水裏打個抄,撈出放入涼水中,將血水拔出。

2、重新加清水,放入排骨,文火燉至少40分鐘(不用高壓鍋),因爲做排骨的關鍵是要爛,湯中放入蔥段、薑片、大料、茴香、元蔥片、胡蘿蔔片、火腿塊、醋少許(爲了幫助骨頭裏的鈣分解)、糖少許、料酒少許熬至湯很白很稠的時候,把排骨撈出,然後把湯畢出一碗,備用。

3、用蔥花加蠔油暴炒一下排骨,放少許的鹽和醬油。其間加入適量的老湯防止排骨過幹,使湯裏的營養滲進排骨,而口感也更好。

年夜飯菜譜:四季花開

材料:大個螃蟹兩隻,西蘭花400克,薑末2茶匙,鹽,紹酒各適量,糖,胡椒粉各少許,雞粉半茶匙,水150克,水澱粉2湯匙。

做法:

1、把螃蟹洗淨,蒸熟,剔出蟹肉、蟹黃、蟹膏待用。

2、把西蘭花洗淨,掰成一朵一朵的,瀝乾水分;炒鍋裏倒入3湯匙油,燒熱後爆炒西蘭花,烹入紹酒,加入適量鹽和少許糖,裝盤待用。

3、炒鍋放入2湯匙油,燒熱後倒入剔出的蟹粉略炒,烹入紹酒,加入鹽、糖、薑末、雞粉和水,用水澱粉勾芡,炒勻後倒在西蘭花上即可。

年夜飯菜譜:鴻運當頭

材料:鰱魚頭400克、豆腐200、姜5克、青蒜10克、料酒10克、豆瓣醬10克、醬油5克、甜麪醬5克、鹽3克、胡椒粉2克、澱粉(玉米)3克。

做法:

1、魚頭洗淨,拭乾,剖開,對切成4大塊,用5大匙油將魚頭兩面煎黃盛出。

2、豆腐切成長厚片,用油煎黃盛出後放入耐煮鍋或沙鍋內,面上放入煎好的魚頭。

3、另用2大匙油炒薑末,放入所有調味料和2杯清水炒勻燒開,淋入鍋內,開火煮滾,改小火煮40分鐘,使其入味。待湯汁稍干時淋少許水澱粉勾芡,使湯汁微稠,最後撒下於蒜段,略滾即可關火移出食用。

2020年夜飯有什麼好菜 2020年夜飯菜譜推薦 第2張

2020年夜飯有什麼好菜 

年夜飯菜譜:大吉大利

材料:栗子(鮮)110克、雞腿500克、大蔥10克、姜5克、澱粉(玉米)4克、蠔油10克、白酒5克、白砂糖3克、胡椒粉3克。

做法:

1、板栗先泡水1小時,用牙籤挑除縫內粗膜,洗淨後裝在大碗內,用水沒過栗子,放入電鍋,外鍋加水2杯,蒸至開關跳起時取出。

2、雞腿切小塊,放入冷水中煮開,水倒掉,雞腿撈出衝淨泡沫。澱粉放碗內加水調成溼澱粉。

3、用2大匙油爆香蔥、姜後,放入雞塊及調料蠔油3大匙、酒1大匙、糖1大匙、胡椒粉少許、清水3杯燒開,再放入栗子,改用小火燒20分鐘。待湯汁煮至稍干時,揀出蔥、姜,淋水澱粉勾芡後,盛出即可。

年夜飯菜譜:年年有餘

材料:黃尾鯽、鵪鶉蛋、西蘭花、蔥薑蒜、蒸魚醬油。

做法:

1、黃尾鯽、西蘭花、鵪鶉蛋、蔥、姜、蒜。將魚洗淨劃刀,用料酒、鹽醃10分鐘。

2、將西蘭花洗淨摘小朵;蒜去皮;薑切片;蔥一部分切斷,一部分切蔥花;鵪鶉蛋煮熟去殼。鍋燒開水,水開後放少許鹽,將西蘭花焯水後撈起備用。

3、將盤底鋪上蔥段、薑片、蒜片。將魚放入盤中,鵪鶉蛋分2邊擺放。

4、鍋裏水燒開,將魚放入,大火蒸6分鐘後不開蓋,再虛蒸2分鐘。將西蘭花擺放在盤子2邊,撒蔥花,淋蒸魚醬油。炒鍋放油燒熱。將熱油淋在魚身上即可。

2020年夜飯有什麼好菜 2020年夜飯菜譜推薦 第3張

2020年夜飯菜譜推薦

 年夜飯爲什麼吃餃子

春節裏的美食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但餃子是家家戶戶必吃的食物。吃餃子有個美麗的故事。

傳說,女媧摶土造人時,因爲天冷,用黃土捏出的泥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凍掉。於是,女媧在泥人的耳朵上扎個小孔,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泥人的嘴裏咬着。老百姓爲了紀念女媧,就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裏面包上餡(“餡”與“線”諧音),用嘴咬吃。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

在餃子形成之前,類似餃子的麪食稱做餛飩,其淵源可追溯到2OOO年前的漢代。楊雄在《方言》中記載:“餅謂之飩……或謂之餛”,在當時是連湯吃的。不過,東周時期成書的《禮記》中記有“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的文字,所以也有專家認爲餃子在我國已有2600年的歷史了。

關於餃子的記載,最早見於北齊顏之推的文集:“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這種用屑米麪做成的偃月形餛飩,原名爲“粉角”,北方人讀“角”做“矯”(音餃),於是,餃子的名字就誕生了。

唐朝時,餃子的形制和吃法已與今天無異。1972年,在新疆吐魯番縣阿斯塔那的唐墓裏發現了1300多年前完整的餃子——一隻餃子和四隻餛飩被一起放在一隻木碗中。由此可見,至少在唐代,餃子已傳入我國的邊遠地區。

宋朝時,餃子也被稱爲“角子”,明清時又有了“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稱謂。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中還有“扁食”一詞。明清時期,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已很盛行。

春節的餃子講究在除夕之夜12點之前包好,等到子時再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開始,寓意“更歲交子”。“子”爲“子時”,“交”與“餃”諧音,餃子的樣子很像元寶,春節吃餃子象徵着“招財進寶”、“吉祥如意”。